30天75家房企倒下 房地产正经历惨淡的一个月

搜狐焦点上海 2020-02-19 19:25:1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身在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房地产行业,没有人可置身事外,多等一天就多一天的压力,不管是新房销售回款、建筑工地开工复工,还是资金投资融资,各方面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

谁也没想到,21世纪20年代楼市开局会如此艰难。

若以1月23日武汉“封城”开始算,房地产行业全面停摆时间即将“满月”,目前仍然无法进入全面复工状态。

身在劳动密集型、资金密集型产业的房地产行业,没有人可置身事外,多等一天就多一天的压力,不管是新房销售回款、建筑工地开工复工,还是资金投资融资,各方面受到的冲击越来越大。

房企大爱

108家房企捐款18.86亿

其实,这几年地产行业光景不是很好,很多房企都在勒紧腰带过日子,甚至陷入困境。

遭遇新冠肺炎疫情,犹如雪上加霜。但眼下此情此景,众多地产企业依旧没有忘记履行社会责任。

1月23日,融创中国宣布捐赠1000万元,紧接着追加1亿元捐款。后续百余家房企纷纷跟进,一场房地产界的“大爱行动”由此开启。

据此前搜狐焦点不完全统计,1月23日-2月3日,短短12天中,全国共有108家房企捐赠现金和物资,累计捐资已高达18.86亿元。

在各大企业开始捐款捐物施以援手的同时,一些商业地产购物中心深谙“唇亡齿寒”,主动减免租金来帮助商户一起承担部分经营压力。

搜狐焦点获悉,农历正月以来,已有超50家知名商业地产推出租金减免措施,减免时间大多从除夕或正月初一(1/24-25)开始,短则一周,一般一个月,最长达到67天。减免力度大多全免,也有部分减半或优惠减免。

在这场不约而同的捐款捐物、减租免租浪潮中,我们看到了中国房企的社会责任心,他们不计成本雪中送炭,用最朴实的行动,成为不折不扣的企业抗“疫”中坚力量

举步维艰

30天75家房企破产倒下

被疫情绑架,房地产行业正经历最惨淡的一个月,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随着疫情不断蔓延开来,原本七天的春节小长假还没结束,房地产企业就开始纷纷主动继续关闭售楼处,工地则延期开工,有效阻止疫情扩散。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约1246个房地产项目在2月20日之前不得开工,1040个售楼处在2月20日之前不得开业。

当官宣春节假期延长3天至2月2日,同时上海推迟复工日期至2月9日24时,上海几乎9成以上售楼处都处于关闭状态,仅有极少数售楼处安排值班人员但不接受对外开放。即使过了2月10日复工复产日期,地产行业仍是居家线上办公或半休假状态。

工地停工带来肉眼可见的影响,开发节奏被迫放缓,房企或将面临楼盘延期交付压力

建筑工人来自全国各地,受疫情影响,众多工人还被困在家乡,返城后也要隔离14天,禁止私自返回工地,复工时间延后或未定。除各地复工时间限制、建筑工人流动受限外,房企的重大关键采购以及房屋审批、验收等环节遭受不利影响也可能会导致延期交付的情况发生。

建筑工地停工

另一方面,因疫情带来销售停滞,无异于被截断收入源头,对房企影响较大的还是资金压力问题。若没有销售回款,实际上房企面临的现金流压力难以想象,尤其是中小企业,资金面趋紧叠加兼并收购潮来袭,发展前景不容乐观,不是破产就是在破产的路上。

根据人民法院公告网显示,最近一个月(1.18-2.18),全国约有75家房地产及相关企业破产清算,平均每天有2-3家被清算。

近1个月约有75家房企破产

一面是如山般沉重的负债压力和每日雪花般累积的负债利息,一面是不得已关闭的售楼处,房企日子举步维艰。巨头房企们都如履薄冰难以支撑太久,越来越多中小房企在这个强制停摆的寒冬挺不住了。

同舟共济

20余省市出台救市政策

一边着手“线上复工”,一边努力争取政策援助。

“企业资金压力巨大,复工和持续经营难以为继,银行的还款付息是极大包袱。”江西省地产协会关于疫情过后对地产企业扶持政策的建议,言辞恳切,足见其迫切性。

据搜狐焦点梳理统计,截至2月18日,全国已有20余个省市纷纷出台涉及房地产或专门针对房地产市场的政策,其中杭州、成都、天津等多城连续多次颁发新政,政策措施主要围绕土地出让、开工竣工、公积金以及金融支持层面。

2月20余省市出台楼市新政

典型如无锡市12日出台17条政策措施,从放宽预售条件、保证流动性、税收减免,到允许延期缴纳土地出让价款等多个方面。

通读这些政策,你会发现,本轮政策出台的角度和以往大不同。资金链不行的,给你延缓债务压力;资金不够的,出土出让金可以缓缴,甚至可以减税。

犹如直接给房企包扎、输血,这些政策的救助力度,在之前都是无法想象的。

尽管当前房地产行业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不确定性,所有地产人没有退路,唯有谨慎乐观、奋力闯关。

冬天已经快结束,春天也就不远了。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