划重点 | 排名前列太平戴维斯深度解读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纲要

上海搜狐焦点 2019-12-05 19:37:5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

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纲要》),提出充分发挥上海的龙头作用,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提升都市圈一体化水平。

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巩固龙头地位

《纲要》进一步强调上海核心地位,围绕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五个中心”建设,提升上海综合经济实力、金融资源配置功能、贸易枢纽功能、航运高端服务功能和科技创新策源能力。

上海将扮演核心角色,不仅代表区域发声,也将是长三角发展国内、国际关系以及商务扩张的平台。上海作为重要的金融中心,拥有成熟的商业氛围以及内地较高的国际化水平,成为本土公司走出去、跨国公司走进来的双向渠道。

金融优势显著:权威机构指数显示,上海在全球金融中心指数中排名第五(GFCI 25)。

全球较大零售市场之一:上海拥有成熟的商业氛围,消费市场规模较大、高度成熟。

前瞻性的城市规划:绿植面积、城市宜居性、历史保护多方层面都为全国标杆。其身份、地位毋庸置疑。

企业总部带动效应:作为跨国企业总部集聚地,中国面向世界的窗口城市,是高端人才集聚的国际大都市,营商环境优质。

构建“1+5”环沪圈带来房地产利好

《纲要》提及苏浙皖各扬所长,加强跨区域协调互动——构建“1+5”都市圈,上海大都市圈包括上海、苏州、杭州、无锡、宁波、南通、常州、绍兴、嘉兴、湖州、舟山等市,同时加快南京、杭州、合肥、苏锡常、宁波都市圈建设。

如此密切的合作联动将惠及区内房地产行业。

商业地产:上海、杭州、南京、苏州这四座城市的商业物业需求增长将最为显著。

住宅市场:户口政策更宽松、对外来人口更具吸引力的城市将会受到明显提振。

工业地产:将向低成本区域集聚,物流则会青睐临近消费集中区域、交通设施连接便利的小城市。

一体化对杭州、南京房地产市场利好:

资源流动:在长三角一体化升级为国家战略之后,高铁站点、城际铁路、高速公路的持续建设、江浙沪跨省公交的开通、信用长三角的构建等全面推进了长三角一体化建设,助力优质资源更有效率、更高频次地在长三角城市之间进行流动。杭州、南京与上海高效连通,形成一体化发展机制。

人才交流:过着上海-南京、上海-杭州“双城生活”的上班族是人才流动的典型体现,优质人才为杭州、南京带来了更好的国际视野、更专业的先进技术。新兴发布的人才落户政策也加大了他们在杭州、南京扎根立足的可能性。双城人口净流入始终位居全国前列。

科技创新的融合发展:长三角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的大系统,形成了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中,南京、杭州将较大程度享受来自上海的科技资源和研发资源优势,形成高效的分工协同结构。

人文积淀、宜居宜商:杭州的著名景点西湖、运河,良渚今年申遗成功;南京的明孝陵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近年来杭州、南京在传统的宜居环境和创新、创业氛围之中取得了较好的平衡。

排名前列太平戴维斯杭州公司总经理陈昆葳认为:“杭州紧抓‘两会’机遇,从G20峰会到亚运会,杭州的国家地位达到历史新高度;并且向互联网金融、高科技、智造行业转型,吸引大量国际资本;基建投入、硬件配套升级,优秀人口导入、居住环境持续优化——种种因素都为杭州成为“新一线”城市夯实基础,往国际城市的方向发展。”

排名前列太平戴维斯南京公司总经理孙维表示:“高级新区南京江北新区的批复成立,正是南京加速融入长三角一体化的较佳载体之一。同时,其他区域也在相继加强产业升级和人才引入的各类调整,对于未来南京整体的房地产市场而言,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基础设施打造与优质资源共享

根据《纲要》,预计至2025年,铁路网密度达到507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达到5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铁网络、轨道交通、高速公路等发展已十分先进和便捷,未来基建得以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打造同城化都市圈:一体化将带来更多人才流动,让更多企业享受‘一小时都市圈’的便利,从而利好企业提高生产力,加大创新。上海大虹桥商务区即为城市规划的成功案例之一,除了同时拥有机场、铁路等便捷公共交通网络以外,商业发展成规模,商务氛围日渐成熟,吸引了众多企业将区域总部或第二总部迁至/设立于此。

推动省际毗邻区域协同发展:上海与浙、苏两省交界区域例如嘉定、青浦、松江、金山和宝山等会成为长三角一体化的主要受益者。

此外,得益于交通连接升级、深度合作对城际商务交流和旅游的促进,上海与其他省份联系紧密的地区也将受到推动,尤其是虹桥交通枢纽。杭州、南京、合肥既是省会城市,也是长三角副中心城市,将在区域合作中发挥领头作用。营商环境友好城市也将有突出表现,例如苏州——尤其是苏州工业园区。

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开放高端产业

《纲要》强调,未来将加大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发展高端服务经济,打造数字化的长三角,在重点领域开放合作,开拓建立全球产业链。

优化资源分配,溢出效应较大化:长三角城市间的协调联动将促进资源分配更高效:不仅有利于提升大城市创新力,吸引投资;更将产生溢出效应,带动周边小城市的合作深化,提升其价值链。今后长三角一体化一旦顺利推进,产生的利好将惠及各城市。城市间也应在探索产业差异化的同时,发挥各自优势齐头并进。

产业迁移,要素流动更活跃:未来可能会有更多低端价值产业从上海迁移到长三角其他城市,长三角供应链的协作与联系也将更为紧密。出于成本考虑,一些大型企业可能会将特定业务部门迁至其他城市,同时,在创新财税分享机制下,政府十分关注税收体制创新。今年4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和浙江嘉善已初步交流协作意向。这一方面的尝试,或将有利于打破企业跨区域流动的行政壁垒。随着一体化的推进,长三角对外区公司和人口的吸引力将进一步增加,从而带来更多人才和商机。

排名前列太平戴维斯华东区董事长朱兆荣表示:“长三角一体化的落地,将会在交通、信息、政务等方面提升到一个更高的层次,形成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超大城市群,并成为中国经济真正转向高质量发展的新引擎。”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