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明生态大道、轨交14、15、18号线,迎来重要工程节点!

上海搜狐焦点 2020-03-30 16:32:1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目前,上海正努力统筹推进建设工程复工复产在按下复工“加速键”后这些交通类市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在最近迎来了重要节点

来源:上海住房城乡建设管理

目前,上海正努力统筹推进建设工程复工复产在按下复工“加速键”后这些交通类市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也在最近迎来了重要节点。快和住建君

一起来看!

崇明生态大道:东平河桥北幅主桥钢结构架设完毕

3月27日上午,崇明生态大道1标完成了东平河桥北幅主桥钢结构的架设,桥上优美的“山影斜晖”造型初现,为崇明新地标“生态眼”勾勒出眼睛的美丽线条。整个1标的建设进度已达50%

▲ 形似山峰的钢塔斜撑已吊装完成

崇明生态大道新建工程东起北陈公路,西至淡云路,连接城桥镇与陈家镇,全长约38公里。崇明生态大道规划为崇明岛南部地区的一条东西向重要联系通道,将结合慢行交通系统、生态景观廊道等先进理念,打造与崇明建设高级生态岛功能定位相符合的高品质生态公路其中1标、2标由上海城投公路集团建设,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承建。

崇明生态大道新建工程1标西起淡云路,东至新梅路,工程全长约7.05km,设计速度为60km/h,道路采用双向四车道,主要建设内容:新建公路、新建桥梁11座,共有12-13个班组实施建设,目前各段都已复工,施工正在加速推进。

崇明新地标“生态眼”位于东平河,笔直的道路将在这里“兵分两路”,向外画出优美弧度的抛物曲线,如同一只眼睛的“上眼睑”和“下眼睑”,将湿地美景包裹其中。东平河上两座对称的双子桥正是位于“生态眼”的位置,分为南北两幅,单幅桥梁长738米。这段桥梁的施工是这个标段中建设难度较高的,也较具代表性。

东平河桥为全钢异形塔斜拉桥,桥体采用层叠的框架,主桥采用双主梁形式。北幅主桥的架设需要完成多个大型钢结构吊装,此次吊装的为北幅主桥最后一节钢塔斜撑。

主桥两片主梁间采用横梁连接,钢结构安装分为桥塔和桥梁两部分,以先桥梁后桥塔、先中跨后边跨、先墩顶横梁后两侧纵梁的顺序完成安装。项目团队还通过建模分析手段,提高了桥梁加工及吊装的整体精度和质量;通过对构件的合理分段分块,“化整为零”,优化了结构的加工、运输及安装流程;通过支架结构的设计比选及精确验算,确保了现场构件安装的安全及质量。

全桥较大吊装重量为中跨桥塔斜撑,单根重122吨,位于河道中央上部,需要吊装作业半径较大,采用两台400吨履带吊进行隔岸抬吊。主桥总用钢量约5600吨,施工过程中,单个构件最长约54米

为尽可能降低疫情影响,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项目复工后,主桥钢结构立即全面恢复架设工作,同时也成为本工程排名前列个复工的工作面,目前现场管理人员和施工队伍人数规模已达200人

本次钢结构施工结束后,东平河桥将开始北幅桥梁东西侧引桥的板梁架设,南幅主桥钢结构架设以及引桥施工,最终将在施工完南北侧的道路后合幅,完成崇明新地标“生态眼”的建设。而同样由隧道股份上海路桥承建的崇明生态大道2标目前也已经正式启动,计划于4月底完成全部沥青摊铺工作。

项目建成后,双向四车道的崇明生态大道设计时速为每小时60公里,为崇明岛再添生态走廊的同时,更可以缓解陈海公路的交通压力,完善崇明的交通线网骨架,为中国花博会疏通交通“毛细血管”,打造高品质生态公路。

14号线:豫园站-陆家嘴站区间首台盾构顺利始发

3月25日,上海轨道交通14号线土建11标豫园站-陆家嘴站区间下行线盾构顺利始发,正式进入盾构施工阶段。14号线目前已完成车站封顶22座,盾构推进48公里,旁通道完成17座,轨道铺设22公里

本次豫园站-陆家嘴站区间下行线盾构自豫园站始发,陆家嘴站接收,全长约1.2公里,是14号线联系浦东浦西的重要区段。隧道顶部埋深约19.7米-39.7米,区间共设两座联络通道。

(可点击查看大图)

轨交14号线西起嘉定封浜,东至浦东桂桥路,全长39公里,设31座地下站,是“十三五”上海轨道交通网络的骨干线路。

14号线沿线经过嘉定区、普陀区、静安区、黄浦区、浦东新区等五个行政区,是联系城市西北部、浦东新区与中心城的便捷通道,将加强浦东、浦西过江联系,有效缓解既有2号线客流(全网单日客流较高)紧张状况,有力支持沿线重要地区的开发建设,缓解城市东西部和核心区重要交通走廊的紧张状况,改善市区交通结构和环境。14号线在武宁路站与13号线换乘,在静安寺站与2、7号线成三线换乘。

15号线:停车场铺轨已基本完成

3月25日下午,在15号线陈太路停车场附近,已经复工两周的工地上,一台装满碎石的工程车一边缓缓行驶一边铺撒小石子。这些碎石的学名叫“道砟”,是地铁轨道路基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分散列车及路轨的重量,减低列车经过时的震动和噪音。

该项目正线铺轨总长46公里,均为地下段;停车场铺轨长约9.8公里,为露天段。目前,停车场铺轨已基本完成,正线铺轨完成了67%,约31公里

新型全自动老K车,专门用于散铺道砟,是首次出现在上海的地铁新线铺轨建设中。新车的自动化程度大大提升——由电脑设定行驶和散铺速度,还能根据道砟厚度调整开口大小。在匀速行驶过程中,不但铺设得均匀,还省去了人工开合的操作时间,效率高多了。

在13号线二、三期轨道施工中首次亮相的新型轮胎式铺轨机,如今继续担当15号线铺轨主力,并首次在全线路推广使用。轮胎式铺轨机可以驾驭每一种表面,轻松完成曲面转向、重载作业、精准调整吊装物位置等任务,还可以从隧道内开到汽车、铁路平板车等运输车辆上顺利转场。此外,它还能与轮胎式无轨运板车和无轨混凝土搅拌车组合使用,实现全线无轨施工。

15号线是国内首条开通即可实现较高等级全自动驾驶的大容量轨道交通。采用传统机械铺轨,每天施工进度约33米;而综合运用多件“神器”后,每天施工进度约55米,效率提高了66.7%

轨道交通15号线从顾村公园站到紫竹高新区站,途经宝山区、普陀区、长宁区、徐汇区、闵行区等5个行政区,线路全长42.3公里,全部为地下线,设车站30座。

18号线:御桥至航头段顺利送电

3月23日晚19时,随着航头站最后一台整流变压器顺利上电,上海轨道交通18号线御桥至航头站顺利完成了“电通”的里程碑节点,为18号线御桥至航头段年底实现通车试运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御桥站至航头站全长约15公里,共设御桥站(与11号线换乘)、沪南公路站、周浦站、繁荣路站、沈梅路站、下盐路站、鹤立西路站、航头站8座车站。本次送电的8座车站分为排名前列、二两个供电分区,自11号线罗山路主变两路电源接入御桥站开闭所后实现向两个分区供电,各方送电人员也是兵分两路同时在两个分区进行送电操作。

供电专业于去年11月正式施工,经过几个月的时间完成了这8座车站的设备进场、安装、调试等工作,为接下来列车上线信号调试以及车站各系统联调提供了有效的电力保障。

18号线一期工程起自宝山区长江南路站,终至航头站,线路全长约36.8公里,全部为地下线,共设26座车站。其中,航头站至御桥站这一段预计4月份开始列车上线调试,8月底完成信号调试,9月列车空载运营,年底有望载客试运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