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子,真有那么重要吗?

知筑社(官方) 2017-11-21 21:47:2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美国人平均31岁才排名前列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

也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大部分人的理想中都变成有一套自己的房,奋斗的终极目标也是房子。耗空父母半生的财富付了首付,上下逢源,一切向钱看,只为能在生命结束之前能够还清自己背负的贷款债务。房子变成了一些人终生的奋斗目标。人真的就必须要买房子吗?不买房有什么不好?

高晓松号称:“坚决不买房,怎会没钱买,就是不愿意买”,住在别墅里,却是租的,至今无一处房产。他说:“如果我的钱只够旅行或者买房,那我就去旅行,我妈也是,一个人背包走遍世界,我妹也是,也没有买房,她挣的钱比我多得多。”

据调查美国人平均31岁才排名前列次购房,德国人42岁,比利时人37岁,欧洲拥有独立住房的人口占50%,剩下都是租房。为什么现在中国的年轻人一毕业就结婚?一结婚就买房?怎样才能买到房?一套房子会限制你所有的行为和决定。

因为你知道,要一提裸婚,没有人愿意嫁给你。即使老婆愿意,他们家人呢?别人会怎么看?孩子以后怎么办?

以今天的房价,普通人买房只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双方父母出钱资助,这种人基本上前途和发展被父母控股。第二种人是牺牲了太多的发展机会,典当梦想来成就一套房子。他们购买的,其实是自己内心深处的“安全感”。

他们觉得,有一套房子,会让自己内心安全一点儿。但是安全感真的可以来自于一套房子吗?归根结底,还是价值观的问题。其实对只租房不买房的还有被评为“毒舌”的主持人金星,也号称不会买房,至今还付着高额的房租。

为什么中国人会把房子看得如此重要?

1

自古延续的传统观念

房子一直是不动产,虽然现在房子产权只有那么多年,但从古至今买房置地是许多人一生孜孜不倦的追求。这样的观念,到现今社会还是如此。

观念延续,已经根植在国人深深的脑海里。更老一辈的人“关心”晚辈的话语都是“买房子了吧,多大的房子?买了房子就安定下来了。”房子和心性的安定还有很大关系,就怕不稳定。

2

房子是看得见摸得着的——能带来安全感

虽然是一堆钢筋混凝土,但它是有证书的,70年不变,红本本攥手里很踏实。虽然现在很多人说楼市时机不是特别好,买房带来的财富想象力也远比不上十年前,但对以稳字为先的国人来说,除非有更优质的资产出现,否则买房不止。

男人需要证明自己的能力,女性选择强大能力的男性体验安全。在中国文化氛围里,这也解决了男性的“存在焦虑”,因为只有比别人表现更好的人才有价值,才被他人更加认可。

3

绕不开的结婚生子

婚姻强调着稳定的维系,低度的诚信,不稳定的工作,再连居住稳定性也失控,很多人结婚不是要不要租房的选择,会是直接的要不要结婚的选择。网上有很多鸡汤,婚姻应该和房子脱钩,理想很丰满,现实却是越发骨感。

我们已经被现实训练得愈发务实。没有房子啥也不会干,而那些真正敢于裸婚的人,结果一般只有两个,一个是继续在底层挣扎,一个是双方都具备较强的竞争力,未来收入增长空间很大,房子已经提前预支了。

4

房子与户口、教育永远分不开

随着社会发展,阶级又开始明确分层。有房有车的中产阶级生活,就好比是曾经的军人或者白领一般,被人羡慕。城市化进程,也就意味着许多农村在消失,而进城买房居住是必然的。在大城市里,为入户口,也促使很多人举全家之力买房,类似投资移民。

而中国教育资源一直以来是紧缺的,学区学位房大热。学位很难,要不惜一切代价;如果权力资源不够,学位房是好的选择。虽然现在我们试图努力避免人们过度因为孩子上学而追逐学校周边的房子。但恕我直言,目前以及未来,还看不到彻底分离的可能。从全世界来看,没有哪个名校周边的房子不贵的。即使是那些租房即可入学的学校,周边的房子少有的优势就是交通便利点,仅仅是因为交通便利也会比较贵。

5

租房、买房的差异

租房说的再美好,人们仍然只认一点,租房是为房东打工,买房是为自己投资,高下立判,任何理由在这个差异面前都显得很苍白。

6

房子是一笔储备金

当你有一套房子的时候,你会觉得底气更足,敢于尝试以往不曾有过的消费行为。而当你真的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把房子卖了,能够瞬间扭转自己的困境。这种情况很普遍。有创业的朋友通过抵押房子来获得排名前列笔启动资金,经营出现问题也能以房子来周转,当然当你家庭遭遇大病等不幸的时候,卖房子也是支持医疗的最后一步棋。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