泡沫化的上海,我们该如何是好?

匠人有矩 2017-08-20 13:48:42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除了生活需要,上海的房子已经不可避免地带有投资属性。 投资品的价格与预期相关,而房价预期与市民的集体意识正相关。 土地长周期涨价,货币长周期贬值其实是全世界的常态。 经历了2016,这个道理成为了市民的集体意识。(大多数市民的意识) 而2016的暴涨,房价已超涨也是市民的集体意识。 所以市民在操作上

除了生活需要,上海的房子已经不可避免地带有投资属性。

投资品的价格与预期相关,而房价预期与市民的集体意识正相关。

土地长周期涨价,货币长周期贬值其实是全世界的常态。

经历了2016,这个道理成为了市民的集体意识。(大多数市民的意识)

而2016的暴涨,房价已超涨也是市民的集体意识。

所以市民在操作上经常会纠结,买房子的人担心买在高位回落的前期;卖房子的人担心自己让价卖,但是买房子的时候找不到让价卖的房东。

我们该如何是好?

我们先从卖房子说起。如果以合理价8折为标准,卖家是否愿意8折出售?

我们需要知道一个道理:如果你为了买房子而卖出一套房子,卖出就亏损10%。损失主要来自于重新买房子时候支付的税费,买卖房子过程中的时间损失、装修损失。

站在房东的角度,他卖房子的同时已经亏了10%,再让10%就逼近极限了。

所以成熟地段、合理价九折的房子是能够很快卖掉的。一些政府限价的新盘也很抢手。

持有惩罚(例如房产税)是让房价下跌的,而交易成本是推高房价的。现在的房产税是象征性的,而交易成本是实实在在的,所以明明有泡沫,也只能无奈地面对泡沫。

如果看空楼市也简单,把房子9折挂出来应该很快能卖掉。所谓老破小硬通货,其实也是大致9折之后的硬通货。而买家就算买到性价比比较高的房子,大部分人也结结实实地吃进超过10%的泡沫。

我们再说说置换。比如卖300万买400万房子的市民,假如两套房子的性价比一样,他相当于花了100万,买了80万泡沫(400*0.2),承担了30万交易损失,静态分析是亏的,亏到全现金沉没。

认房认贷之所以是大杀器,是因为这个政策使得置换客置换前后资产差距变得很小,大部分人会选择暂时放弃置换。这是市场交易量大幅下滑的原因

经过一段时间的资金积累,置换客重新启动置换,例如从300到400的操作变成300到500的操作,后者相当于花200万,买了100万泡沫,承担了30万交易损失,还有70万价值。这个操作静态分析是亏的,但是多花的现金没有沉没,动态分析里置换客不觉得亏,因为一般如果置换,多数人还是因为看多房价,怕以后置换不起。

也许有人会问说为啥泡沫不是500万的20%而是200万的20%呢?因为持有的300万房子并不是300万买来的。无论当初吃进了多少泡沫,如今看来都可以忽略。

我们再说说刚需。

刚需买房需要做很多的心理建设是可以理解的,因为他们买任何一套房子,都要吃进全泡沫。

举个例子分析吧:

例如刚需去买一套300万的房子,房东是卖300万买500万的置换客。

刚需使用105万首付,扣除60万泡沫,余下45万价值,以及对冲了房价上涨的风险;置换客使用200万,增加了70万价值。

所以如果置换客在出售房子,刚需接盘其实没有多大担心的必要。因为买卖双方都是看多楼市的,而刚需是资金效率更高的一方。

面对泡沫的上海,更多的不是选择,而是无奈。

欢迎关注公众号匠人有矩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