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又出奇葩建筑,要在房子上种1000棵树

环境与未来 2017-08-13 20:54: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注:本期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可能对于上海朋友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了,这个房子就在M50创意园边上,目前还在修建中,饱受争议。 中国的一线城市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建筑师的造型实验室,各种玩概念的建筑拔地而

本期关键词

1000 trees

注:本期内容由环境与未来整理编写。

主要来源:Dezeen网

注:本期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

可能对于上海朋友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新鲜事了,这个房子就在M50创意园边上,目前还在修建中,饱受争议。

中国的一线城市已经成为了全世界建筑师的造型实验室,各种玩概念的建筑拔地而起,上海这座暂时被称为1000 Trees(又名莫干山)的房子由英国的赫斯维克工作室(Heatherwick Studio)设计,其创始人Thomas Heatherwick就是一个很喜欢做异形建筑的建筑师。

Thomas Heatherwick有过许多让人惊讶的作品,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英国馆就是他设计的,此外还有一个很有名的酒厂改造项目(如下)。

但是上海这个房子,大熊个人认为确实有些本末倒置,效果图如下。

但从效果图上来看,这还不止是一个房子这么简单,而是一个建筑群,其设计理念也就是近年来很流行的绿色建筑,如米兰的垂直森林,新加坡的皇家花园酒店。

虽然是大熊园林设计师,对建筑也算是一知半解,历代建筑师都在尝试、探索一种立体聚落的建筑形式,大熊从1000 Trees里面隐约看到了这种想法。

关于这一点赫斯维克工作室的解释是:1000 Trees不仅是一个建筑,而是一块地形的再现,表现出来的是两座被树木覆盖的山,由千百根柱子构成。

在大熊看来(也是很多网友的看法)赫斯维克使用了一种几近极端的办法来为建筑种树,每一颗树由一个独立的种植池和一根独立的柱子支撑,就目前看来,实际上建筑的绿化率并不高,而且存在维护上的难度,大量裸露的柱体和破碎化的空间,也许存在一定的艺术美感,但在建筑行业中是一种低效率低性价比的做法。

1000 Trees在前期设计的时候,被定义为一个大型综合体建筑群,其主要功能包括了住宅、酒店、学校以及商场,如此看来是一个人流量和交通非常密集的功能型建筑,但是目前看来,这个建筑碎片化的空间和复杂的竖向交通无一不与这些功能背道而驰。

此类建筑曾有不少建筑师都作出过尝试,想要运用相对复杂的空间来构建一个竖向化的立体聚落。

下面是法国的一个建筑案例,这个建筑层位于法国塞纳河边的伊芙丽市(Ivry)。

建筑名字叫Jean Renaudie and Renée Gailhoustet’s Housing Building(翻译过来也就是“Renaudie夫妇的住宅建筑),从外观和空间布局上来看,这个建筑的理念与上海新建的1000 Trees相差无几,也是立体化的复杂交通和绿色建筑。

这在当时(1975年)算得上是非常超前的建筑构想,但是在今天看来的确太过浪费资源,就大熊个人对它的看法是比较反人类的。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这可以算得上是绿色建筑一个阶段性的成果,其设想的是一种高密度的城市型集合建筑,把城市的布局从平面引向了空间,但在今天看来,这个建筑难免有些弄巧成拙。

也有比较极端的人把1000 Trees比作如同“罗宾汉花园(Robin Hood 'Gardens')”一样“可怕的畸形建筑”,这个建筑现在已经快要被拆除了。

罗宾汉花园是伦敦1972年建成的一座高密度住宅,被人比作“蜂巢”。

罗宾汉花园和Renaudie夫妇的建筑都有时代因素,现在功能和人性化至上的生活理念中,再出现这样的功能型建筑确实不太合适了,并且1000 Trees自身的理念也与现状不符,其推崇绿色建筑,但实际上绿化率不一定比传统屋顶花园多,某种程度上说,这个建筑输给了自己的理念。

当然目前还没有修建完成,具体什么样还是要竣工以后才能知晓。

您的支持就是我们的动力!

如果你喜欢我们,请推荐给更多的朋友。

如果你对我们有意见或者建议,我们欢迎你留言。

环境与未来|E&T

访问ET微官网,个中滋味,只有自己最能体会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