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上海向“上”生长,黄浦核心引领区发展沙龙近日举办

搜狐焦点上海 2023-07-27 22:54:16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来自重点高校、大型国有设计院及全球顶级建筑师事务所的专家围绕核心引领区的向上生长,为黄浦区的发展更新建言献策,让“心脏”更强劲、“窗口”更敞亮、“名片”更具显示度。

频频刷新的天际线,风起云涌的“第一高楼”,上海,是一座向上不止的城市。

1920年代,第一座10层以上的摩天大楼(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高77米)于外滩落成,作为第一条天际线升起的地方,上海黄浦,如何在这座不断攀登的城市继续生长,加强“核心引领”作用?

“上海2035”规划将“卓越的全球城市”作为上海的目标愿景,对标纽约、东京等全球卓越城市,以黄浦区为代表的城市内核是否具有足够的能级和密度?

南京路东拓、外滩第二立面改造,作为风貌保护区最为集中的中心城区,黄浦如何在以严格红线守护城市历史文脉的同时盛放当代生活需求?紧凑城市、精明营建,“全球卓越城市”的雄心之下,如何发展为与宏图匹配的城市“心脏”、“窗口”、“名片”?

7月26日,在黄浦区海玥黄浦源VIP展厅,一场“让上海向‘上’生长——上海核心引领区发展主题沙龙”,回应以上问题。来自重点高校、大型国有设计院及全球顶级建筑师事务所的专家围绕核心引领区的向上生长,为黄浦区的发展更新建言献策,让“心脏”更强劲、“窗口”更敞亮、“名片”更具显示度。

据了解,本次沙龙由上海人民广播电台主持人徐梓嘉主持,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资深总建筑师邢同和,上海市政协委员、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蔡永洁,以及Gensler建筑事务所副总裁、技术总监陈黎明三位嘉宾进行对话与探讨。

向上生长是城市核心区的营建之道

上海交通大学中国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陆铭在《向心城市》中指出,中国正在经历一场经济和人口的空间大变局,即人口向城市集中、向大城市集中、向大城市的中心城区集中。位于三个“向心”层次的顶端,土地资源稀缺且建成程度极高的黄浦区,如何提高土地利用率,承载人口及产业的进一步导入?

“向上发展是一个必然,因为地少人多,一些大城市走的是摊大饼的路线,现在带来很多的矛盾。”邢同和曾在1990年代与美国S.O.M合作设计金茂大厦,这位见证上海改革开放城市大发展的建筑师对于“向上生长”拥有丰富经验,他强调,“垂直生长”主要针对城市中心地段,土地资源具有稀缺性,如某个黄浦江畔的地方、苏州河畔的地方,而同时,从整体角度考虑,在中心之外还要有副中心和新城,中心、副中心和新城之间不宜摊大饼式的用建筑填满,要有绿化、有留白。

《“十四五”新型城镇化实施方案》提出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严格控制新增建设用地规模,划定落实生态保护红线和城镇开发边界。此外,根据“上海2035规划”,到2035年,上海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左右,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平方公里。在土地资源限制与人口持续导入的双重因素下,通过提高容积率让城市空间最大化,上天入地垂直生长,将成为中心城区的发展路径。

从1920年代沿着外滩升起的城市第一条天际线(第一座10层以上的摩天大楼沙逊大厦,今和平饭店)到1930年代的“远东第一高楼”国际饭店(高83.8米),黄浦区频频刷新着城市的高度,将“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核心引领区”作为“十四五”期间奋斗目标,这一上海“心脏”、“窗口”、“名片”,将继续引领城市向上生长。

向上生长是全球卓越城市的大势所趋

从传说中的巴别塔,到古埃及金字塔,人类历史有记录以来,就在不停地“向上”生长。

蔡永洁曾担任同济大学建筑系系主任,他在沙龙现场表示,巴别塔、金字塔这些古代高层建筑寄托着古人对神的崇拜,中世纪教堂的尖顶,就是人们希望通过不断向上的建筑与神对话。

“启蒙运动以后,人转而相信技术、力量。相信自身之后就要摆脱大自然对于我们人类的束缚,越造越高,谁造的越高表示能力越强大,可能是技术,也可能是财富。”

作为《再造陆家嘴》一书的作者,蔡永洁对比纽约曼哈顿的容积率,提出陆家嘴的容积率可以再提高一倍。而同样作为上海的中心城区,黄浦区的容积率也有很大提升空间,通过提升建筑高度,可将城市空间聚集效益最大化发挥。

英国权威建筑杂志《Building Design》发布的“世界建筑设计公司100强榜单(WA100)”,Gensler连续八年蝉联榜首,是公认的全球规模最大、最有影响力的建筑设计公司之一,中国最高建筑上海中心大厦即由该事务所“出品”。作为Gensler的副总裁、技术总监,陈黎明同样认为黄浦区容积率有较大提升空间。

“以黄浦的新天地为例,那边平均的容积率不到5,最高是10,而曼哈顿的容积率达到13、14,东京的中心区域达到15,而东京站综合开发上面达到20左右。”

根据“上海2035规划”,上海打造全球城市,对标的是纽约、伦敦、东京、巴黎等一流城市。陈黎明对比了上海中心城区、纽约曼哈顿、东京中央区的人口密度,得出上海的人口密度更高而容积率反而更低,说明产业需求上有增长的可能,因此他认为在上海中心城区是有条件向上发展超高层建筑的。

“向上,一方面是城市空间的集中需求,另一方面是通过勾勒天际高度塑造城市的风景线。”邢同和表示,上海中心城区在向上发展的同时应采取精细化的模式,如以高低错落来平衡、解决容积率的问题,满足新时代人们生活的追求、享受的追求、文化的追求。

向上生长,不断满足现代生活的美好需求

作为上海历史建筑密度最大、历史风貌街区最为集中的区域,黄浦区在恪守历史文化肌理的同时,如何“安放”现代生活需求,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从城市形象角度,高层建筑是城市的名片;从城市管理者角度,高层建筑使区域的容积率得到提升;从开发者角度,高层建筑是实力的体现。”黄浦的区域经济密度多年来保持上海第一,陈黎明表示,高层建筑可以进一步满足经济密度升级带来的居住需求升级,他以上海中心为例,提出垂直社区概念。

“上海中心大厦是一座垂直的城市,每12至15层为一个分区。每个分区都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多功能的社区,在空中大堂设置文化、商业、餐饮等配套设施,满足该区域用户的工作、生活、休闲所需。”

作为上海中心大厦的设计方,Gensler将这座近700米的建筑分为9大分区,每个分区设有创新的空中花园,使每个区段的人不需要到地面,就能够享受社区的交往的空间,打造垂直叠加的城市。

被问及高层建筑的宜居性,陈黎明认为,宜居分两个层面,一个是大的城市的层面,另外一个是建筑单体小组团的层面。

“城市层面,15分钟社区生活圈的打造,社区周边要有足够配套的设施,能够使人在这个圈子里面日常生活都能够解决,从交通上来讲可能不会有太多钟摆式的迁移。小的单体层面,要创造一些给人能够互相交流的空间,高层建筑尤其注重消防安全、结构安全等,加在一起才能达到宜居的环境。”

陈黎明表示,城市层面的宜居,在中心城区尤其是以“核心引领区”为目标的黄浦区,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建筑(组团)层面的宜居,由开发者、设计者的实力决定。

据了解,本次主题沙龙的举办地海玥黄浦源由华东建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设计,7号地块为上海市第二批历史风貌保护街坊,开发者一方面不计成本原地整体迁移,以修旧如旧的手法打造海派风貌石库门别墅,1号地块则延续黄浦区向上攀登的基因,打造165米、142.8米、145.65米、53.70米四栋音符般错落起伏的超高层地标建筑和高层公寓,构成新与旧、高与低的华丽交响。

作为设计方的资深总建筑师,邢同和表示,上海的垂直发展一定要把上海的元素、海纳百川的各种文化都带进来,高楼林立当中还保有那么一大块完全还原石库门文化特征的小别墅,这是黄浦区城市更新的一次创新、引领与示范。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