较新中国生育成本报告:平均一个48.5万

上海搜狐焦点 2022-02-23 14:46:55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按31省份区分,北京和上海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96.9万元和102.6万元。

出品 | 搜狐商学院

编辑 | 郑青春

2月22日,由梁建章、任泽平联合多位学术专家设立的“育娲人口研究”发布了《中国生育成本报告》。报告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中国统计年鉴2020》为基础进行估算得出,中国家庭养育一个孩子到18岁的平均成本为48.5万元,为人均GDP的6.9倍,在全球仅次于韩国,高于众多发达国家。

按城镇和农村区分,0-17岁城镇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63万元;0-17岁农村孩子的养育成本平均为30万元。报告还指出,虽然中国法律规定18岁是成年年龄,父母没有义务抚养已满18岁的子女,但实际上大多数大学生的学费和生活费仍然依靠父母支付。在中国,平均一个孩子大学四年的平均养育成本为14.2万元,这使得全国家庭将孩子抚养至大学毕业的平均养育成本上升到62.7万元。

按31省份区分,北京和上海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分别为96.9万元和102.6万元。相比之下,西藏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29.3万元,贵州省家庭0-17岁孩子的平均养育成本只有33.3万元。

从国际比较养育成本,把一个孩子抚养到刚年满18岁所花的成本相对于人均GDP的倍数,澳大利亚是2.08倍,法国是2.24倍,瑞典是2.91倍,德国是3.64倍,美国是4.11倍,日本是4.26倍,中国是6.9倍,几乎是全球较高的。

由于生育成本过高、女性难以兼顾家庭和工作等原因,中国人的平均生育意愿(理想子女数)也几乎是世界较低的。根据经合组织的数据,绝大部分国家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均超过2个,而多次生育意愿调查结果表明,中国人的平均理想子女数均低于2个。

生育成本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要因素之一。原国家卫计委在2017年进行的全国生育状况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育龄妇女不打算再生育的前三位原因依次是“经济负担重”、“年龄太大”、“没人带孩子”,分别占77.4%、45.6%和33.2%。

报告指出,生育成本过高是影响育龄家庭生育意愿的最重要负面因素之一。对此,梁建章,任泽平为首的育娲人口研究相关专家呼吁,全国层面应尽快出台减轻育龄家庭生育成本的政策。其中,现金和税收补贴、购房补贴、增建托儿所这三项措施,是最重要的鼓励生育措施,能够大幅降低养育成本,有效提升生育率,总共需要的财政投入占 GDP 的 5%左右,但生育率可以提升50%左右,每年能多生500万孩子。

此外,提供男女平等的育产假、引进包括外国保姆在内的外国劳工、推广混合办公,保障单身女性的生育权、允许孕育辅助生育技术等,也能不同程度地提高生育率,并有助于消除就业市场中的性别歧视,减轻女性的生育负担。如果都能实施,生育率预计可以提升13%-19%,每年多生约130-190万孩子。而高考和学制改革这项措施,包括普及大学教育,推迟普职分流,在梁建章等人看来,既是最有难度的,但也可能是最有效的,如果政策落实的力度和广度足够,较高可提升约30%生育率,应作为长期改革的目标来奋斗。

“较高每年近1000万,虽然是基于养育成本降低幅度进行估算的,但我们应该敢想敢做,尽快推出全国性的减轻生育负担的措施。”梁建章说。

来源:搜狐商学院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