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衔世界城市群,上海“迈向先进的全球城市”

沪狐在线 2017-08-01 13:46:5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坚持深耕一线、环一线及核心城市的融创中国也表现出精准的判断力,以融创上海区域为例,在扬子江城市群的8个城市中,融创已布局的7个,5年时间已经进驻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

6月16日,上海迪士尼乐园一周岁生日。1100万名的游客量,让迪士尼的大佬们感叹“超出了我们较大胆的假设。”而这仅仅是开始,当诸如迪士尼这些企业纷纷对上海这个“伟大城市”惊叹之时,未来这座中国较大的经济中心城市、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将在欢呼声中“迈向先进的全球城市”,在《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公示版)中,世界已经感知到了它的未来。而这一切都是在大国崛起的恢宏历史背景下,徐徐展开。作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中国,面对当今世界的不确定性,表现出了自己的责任担当。“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开着门,世界能够进入中国,中国也才能走向世界。”2017年1月,中国国家领导人在瑞士达沃斯出席世界经济论坛2017年年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大国风范卓然彰显。

成为较好的城市群,长三角底气十足

中国的大门对世界始终是打开的,较好的城市群也在不断生长。在长三角城市群规划落地之前,长三角地区已是国内经济发展高地,区域综合实力全国先进、经济发展速度快、人均效益突出,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富裕,并不断吸引外来人口持续流入。

2016年5月11日,国务院通过《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明确到2030年,长三角城市群全面建成全球一流品质的高级城市群。“这里是全中国较具潜力的区域,未来必将成为世界较大的城市群。”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王振在接受澎湃新闻采访时直言,长三角城市群是中国最重要的一个“核板块”。在中国未来的发展中,“领头羊”长三角的影响力会越来越重。不仅对中国的经济、国家现代化建设以及全方位的开放格局都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在中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的当下,以全球较大城市群为目标的长三角城市群也将是世界城市群发展的先行者,成为中国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平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引擎。

长三角区域是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较快、经济总量规模较大、较具有发展潜力的经济板块。据公开资料,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城市GDP达14.7万亿元,GDP增速平均值超过8.4%,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上海、苏州、杭州和南京均突破1万亿元。能够容纳足够的外来人口,是城市活力的体现。2016年长三角地区常住人口超1.5亿,占全国人口11%,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差值约2000万,是全国人口流入最多的区域之一。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郁鸿胜今年初在有关媒体上撰文指出,长三角城市群经济基础雄厚,货物进出口总额占全国比重的43.51%;以占全国16.07%的人口、3.7%的土地,创造了全国23.53%的经济总量。凭借“外通大洋,内联深广腹地”的优越自然区位和水陆并举、四通八达的便捷交通条件,长三角城市群已经成为长江经济带贯通“一带一路”的交汇点,以及贯通战略中的支撑点。

长三角之“核”,上海的辐射引领作用卓然

长三角城市群目前已经形成了“一核四带五圈”的网络化空间格局,形成了“超大城市、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相结合的现代化城市体系。(“一核”指上海;“四带”指沿海发展带、沿江发展带、沪宁合杭甬发展带、沪杭金发展带;“五圈”指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合肥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宁波都市圈)

对于核心城市上海,《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与《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公示版)提出要将这个中国较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打造成为“先进的全球城市”。2016年,上海生产总值完成27466.15亿元,比上年增长6.8%。上海有着世界上很多城市难以比拟的区位优势,也逐步具备了作为国际化大都市所必须拥有的全球资源及要素的配置中心功能和能力,拥有“一带一路”枢纽机场与枢纽港口的上海已然是“一带一路”的战略支点城市。不过,从伦敦、纽约等城市群的发展历史来看,全球城市作为世界城市网络的中心,从来不能以牺牲其他城市的发展为代价,而是要与周边城市形成合作协同关系,产生“1+1>2”的效应,从而获得经济社会绩效的提升。“全球城市靠的什么呢,是我们在国际上面,在全球范围内,我们要发挥一流城市先进城市先进城市的作用。这个先进城市,首先就需要一个强大的后援团,强大的同盟者,同盟者在哪?在长江流域,在长江三角洲。”华东师范大学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院院长曾刚直言。上海建设先进的全球城市不能离开长三角城市广阔的腹地支撑,而若离开上海这个“核”的引领与辐射作用,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也将“群龙无首”,城市功能定位、规模等级体系等都难以匹配高级城市群的内涵。所以,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交汇点,上海承担国家战略,充分发挥服务全国、联系亚太、面向世界的优势,进一步加强与长三角城市群、长江流域等地区的城市协同发展,合力参与国际竞争。

上海平台能级提升 大都市圈同城效应显现

《上海城市总体规划(2016~2040)》(草案公示版)提出,突出上海区域引领责任,承载国家战略和要求,积极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同城化发展。

包括上海、苏州、无锡、南通、宁波、嘉兴、舟山在内的“1+6”城市圈范围,总面积为2.99万平方公里,总人口约5400万,将形成90分钟交通出行圈。仅以苏州为例,依据规划,苏州将会有2条地铁对接上海轨道交通。其中,苏州轨交S1线在花桥站换乘上海轨交11号线,该线路已于2016年12月动工。而国务院批复的《苏州市城市总体规划》中,已经明确写出苏州轨交4号线将与上海轨交17号线连接。此外,苏州“十三五”期间开工建设的5条铁路中有3条直达上海,分别为沪通铁路、南沿江城际铁路、湖苏沪铁路。在上海的引领之下,长三角城市群也正加紧对城市群一体化机制的探索。长三角地区现代化交通网络系统初步建成,已形成以上海、杭州和南京为中心的“1-2小时交通圈”。另一方面,除了注重与上海及各省份的联动,各省内部也在加紧构建联动发展体制机制。这其中,包括长江江苏段8市(南京、镇江、常州、无锡、苏州、扬州、泰州和南通)的“扬子江城市群”,拥有作为长江经济带、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一带一路”等国家政策交汇点的多重优势,占据江苏省约50%的面积,汇集了省域最为丰富的经济、科教、人文等要素资源,也贡献了全省约80%的经济总量。同时由于距离上的优势,这8市也先天承接了上海的集聚和辐射功能。郁鸿胜表示,扬子江城市群把禀赋较好、潜力较大的8个沿江城市作为一个大板块,统筹协调,提升沿江地区整体发展能级。将“一核五圈四带”在江苏省内交叉落实,不仅在江苏形成一道“脊梁”,且对整个长三角城市群的壮大也将有贡献。未来,沪苏浙皖四地需要通盘考虑经济、社会、生态、人口等发展要素,共同构筑长三角城市群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高级城市群。曾刚指出,由于上海这个平台的提升,长江流域的其他一些省市的服务作用会更强,“也就是说带动一批城市在世界上发挥更大的作用,占据更重要的地位”。更重要的是,上海与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及诸如“扬子江城市群”这类区域能级环环相扣所形成的城市网络,其发展前景更是不可限量。

与较好的城市群共生长,大时代追随者脱颖而出

长三角地区是房企必争之地,围绕长三角各层面的规划,嗅觉敏锐的众多一线房企早已抢先布局。

据不完全统计,在长三角城市群的26个城市中,诸多TOP10房企正在积极布局,诸如万科、恒大、碧桂园行业前三,都已悄然进驻苏沪浙皖十几个城市。而坚持深耕一线、环一线及核心城市的融创中国也表现出精准的判断力,以融创上海区域为例,在扬子江城市群的8个城市中,融创已布局的7个,5年时间已经进驻长三角城市群16个核心城市。公开的数据显示,无论是万科还是恒大、碧桂园、融创,这些区域已经成为业绩发展的粮仓,业主铁粉的大本营。以融创上海区域为例,5年时间进驻了16座城市,目前已经拥有近70个项目,4.5万多户业主,其中仅上海一个城市拥有1.6万户资产千万级业主,近1700户资产亿级业主。就像上海迪士尼一年的发展超越了迪士尼公司“较大胆的假设”一样,中国大国崛起的姿态、上海发展的一日千里、长三角城市群的经济实力,同样也会令世人瞩目。2016年,长三角城市群的GDP总额约合2.16万亿美元,这一数字超越了印度,仅次于法国,可跻身2016年全球国家GDP排名前7位。面向未来“先进的全球城市”的愿景,上海已迈出脚步,而长三角城市群的“小伙伴们”将与上海携手同行,那些嗅觉敏锐、见识不凡的先进企业也将与上海、与长三角城市群共生长、共成就。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