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美学「融」入生活

上海瑞安房地产发展管理有限公司 2018-05-30 09:42:34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翠湖天地×吴滨「融」展开幕活动 (5月29日上海)翠湖天地携手「无间设计」创始人吴滨先生举办的「融」展览在翠湖天地生活艺术馆Lakeville Gallery开幕,这场沉浸五感的艺术体验将从5月29日起至10月31日在翠湖天地生活艺术馆内展出。本着对东方美学精神的共同追求,瑞安房地产市务及销售部总经

翠湖天地×吴滨「融」展开幕活动

(5月29日上海)翠湖天地携手「无间设计」创始人吴滨先生举办的「融」展览在翠湖天地生活艺术馆Lakeville Gallery开幕,这场沉浸五感的艺术体验将从5月29日起至10月31日在翠湖天地生活艺术馆内展出。本着对东方美学精神的共同追求,瑞安房地产市务及销售部总经理戴亚伦先生与吴滨先生进行了一场关于“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的对话,来自国内外的艺术界、设计界人士、知名媒体与翠湖天地的业主们齐聚一堂,暂时“出世”,谈山水、谈艺术、谈意境、谈生活。

四个美学空间,隐喻东方生活

本次「融」展由四个空间组成——“光之隧道” “湿版摄影” “虚的墙” “月光庭院”。

穿过“光之隧道”,松涛、风声、鸟鸣,光晕洒在斑驳的地面上,脚踩上半枯的香樟树叶,纤维断裂散发迷人的香味,空间是暗的,内心却更加通彻,打开五感。

“湿版摄影”空间中,著名摄影家潘杰先生展现了源于18世纪的古老影像艺术——一段老兵的影像,以记忆还原了一个时代,也是一场将空间扩展成四维的互动行为艺术。

通过5400块黑砖垒成的“虚的墙”,著名摄影家杉本博司的《海景》《建筑》等系列作品,正如摄影家本身所说,生命就像一场被动的仪式。同样,《万物生长》这一三维影像,也在探讨一场人与自然、人与生命的话题。

最后,静坐在“月光庭院”。东方美学可能更在乎阴柔、夜晚。静坐其中,忘却当下,感受月光如水的意境。

合作缘起,东方美学「融」入生活

谈及这次特别展览的合作契机,戴亚伦先生坦言,这是一次“兴起之作”。“我们在做翠湖天地隽荟The Manor时,有幸邀请到5位亚裔设计大师,共同演绎‘新天地主义’这一命题,吴滨先生也是其中一位。在与吴滨先生聊样板房设计时,很多次我发现,我们并不单纯在聊设计,而是在聊东方、聊美学、聊艺术、聊生活。聊着聊着就有了一个想法——我们希望把我们聊天中很多对于东方美学生活的想法,变成一场可以真正让大家体验和感知的东西。”

瑞安房地产市务及销售部总经理戴亚伦先生

正如戴亚伦先生所说,「融」这个词的确是最能体现新天地、翠湖天地的生活——无论以“融合”著称的海派文化土壤,或是新天地古今交汇、东西融合的生活,亦或翠湖天地十六年来基于文化尊重而带来了人居的探索,文化、建筑、设计、空间,都融合成为服务人“生活”的有机组成。

探索「生活」的无限可能

在融的背后,吴滨先生与戴亚伦先生,在探讨一个更大的话题——中国人真正的生活方式,应该是什么样的?物质幸福时代结束后,什么才真正可以造就幸福的生活。

戴亚伦先生分享,我们中国有着非常古老的智慧,是我们应该是传承和发扬的。但传承古老文化并不意味着“复古”,对文化的传承,较好的方式是能够铭记过去,能够服务现在,能够启发未来。正如新天地对上海文化的保留,不是推倒重来,也不是建一个老的石库门建筑群。新天地正是做到了铭记上海过去的生活形态,在当下形成一个最有机的商业体,这也是它不断自我迭代、焕发活力的基础。

翠湖天地也是如此。“什么才是当下中国人应有的生活方式”成为产品设计的初衷。生活方式很多元——从效仿西方、到模仿古人,翠湖天地希望能另辟蹊径,探索一个“属于中国人当前和未来的生活方式”。“翠湖天地隽荟The Manor研发开始,我们邀请到五位不同背景的亚裔设计大师,给到他们一个共同的命题——新天地主义。结果是非常惊喜的,他们以不同的经历、经验、灵感,去还原和演绎了他们心中的东方文化——将传统文化以设计和细节,精神化地融入到生活中。”

吴滨先生作为其中一位设计大师,提出了他对于“东方设计”的理解。”现在中国设计圈中,似乎出现了‘不提中式就偏离主流’的观点,这点我并不认同。东方的文化,我们既不要妄自菲薄,也不能矫枉过正。我们应该提取传统中的精髓,运用到当下。因为当下的世界已经是一个融合的世界,信息快速传递完全没有障碍。我们在探索一种属于当下中国人的、优雅的、有意义的、有传承的,但是又符合当下的科技和生活节奏的室内空间,提供这样一种生活方式。”

无间设计创始人吴滨先生

提供「生活」的另一种可能

这场特别的“五感沉浸”的展览,并非引入西方的美学,更不是完全照搬中国古典的东西,而是将东方的美学与当下的生活有了很好的融合。

翠湖天地一直在不停探索,希望能够探索一个新的独立审美的美学标准,将东方美学和传统文化,融合到当下生活中,既不是复刻传统,又不是一味丧失自己、学习别人,他是属于我们的、属于当下的、属于未来的中国生活方式。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