瑞虹新城2000万住宅涨不动,为什么富人还要买

一房一万 2017-05-03 20:28:00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先汇报一组数据,让你们感受一下什么叫惊讶! 此次悦庭共推出237套 其中4房最小221平米,按照均价,总价过两千万的房子足足104套(当然也有底楼和顶楼的非标户型,但总价也过了2000万),按照当日晚9点我从

内容来自:@一房一万

公众号:Focusdis

内容由 @一房一万 授权,未经允许不得

先汇报一组数据,让你们感受一下什么叫惊讶!

 

此次悦庭共推出237套

其中4房最小221平米,按照均价,总价过两千万的房子足足104套(当然也有底楼和顶楼的非标户型,但总价也过了2000万),按照当日晚9点我从售楼处了解到的情况是卖出了95%的房子,一开始,我还以为是在忽悠我,第二天一早,我还特地找到了内部熟人进行了解,这个数据完全真实。

 

也就是说,瑞虹新城套均2000万以上的房子,当日卖了100套。

可能各位都是见过世面,开过眼界的,这100套似乎很难找到惊喜的赶脚。那么好,请听下一组数据。

2016年上海全年总价2000万(包含2000万)的房子一共卖了多少呢?(剃除别墅类产品)

 

一手新房:2007套

 

二手房:427套

是的,放心,没统计错,在去年如此之好的年份中,上海总价2000万以上的房屋销售,一手加二手总共不过2400多套。

悦庭单盘104套,当天干掉100套,已是一个很了不起的成绩了,况且,这个板块,在此之前瑞虹新城从未有过总价2000万以上的户型供应。

 

然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哪些人把这些豪宅买去了呢?

据售楼处自己的统计

本区客户占比55%

浦东占比10%

剩下的来自各个区占比都较为均匀

 

以上还只是整盘的客户来源统计,如果集中在4房户型上,外区比例或将更高,这一点也充分说明了,本区客户对价格的敏感度远比外区的要高,瑞虹已成功步入了全市性楼盘的行列,瑞虹将不再是虹口人的瑞虹了,而是上海的瑞虹了。

好了,到此,瑞虹的舔菊工作就此打住了,剩下的部分将没有瑞虹了,罗董记得广告费打一下给我,哈哈哈,开玩笑。

这里先解释一下,为什么前面大段去谈瑞虹,因为此次瑞虹的2000万总价的产品得以热卖是个现象,它很好的证明了一件事,当下不是富人在卖房,而只有穷人在买房,那是扯淡。

 

那为什么又不继续用瑞虹举例了,因为瑞虹毕竟不属于老牌豪宅板块,二手数据量不足以支持后续的观点,所以,我们要搬一个更老牌,也是瑞安的著名作品,可能是瑞安最引以为傲的作品--《翠湖天地》来说说当下富人选房和普通人选房的不同逻辑。

 

首先我们要明确两个概念:

排名前列:买2000万房子的人肯定是拥有大资金的富人,如果严谨的描述就是富裕家庭。

按目前二套7成首付来算:手上至少要有1400万可支配资金,不管你卖掉老房子,还是有现金,这个门槛不算低。

600万以上的银行贷款,每月还款至少3万以上,按银行流水要求,家庭年收入少于100万,很难批得出来。

就这两个条件,再有人较真儿,钻牛角尖,说这不算富人,你就一个人自己嗨吧!在你眼里只有马云、马化腾和马光远了。

 

第二:翠湖天地作为上海老牌豪宅区,应该是不争的事实,谁要说,有钱人根本看不上新天地,你也一个人自己嗨去,没空搭理你。

 

 

按照近10年的翠湖二手成交面积结构来看,翠湖的主力成交总价段就是在2000-2600万之间的房子,相当符合今天要说的主题套均总价。

 

SO,确定了这两个前提概念,我们就可以开始今天的观点分享,为什么涨不动的2000万房子,富人还要买。

1

 

2000万的房子是不是真涨不动?为什么?

淮海中路板块的标杆项目——翠湖天地

2015年和2016年,两年累计涨幅34%

这与近2年来,上海市整体房价飙涨的感觉完全不符

我们选取同样处于淮海中路板块,且都在板块内年交易量排在TOP5的两种类型产品

 

翠湖天地,套均总价2000w左右,10年年均涨幅14%

马当小区,套均总价550w左右,10年年均涨幅20%

 

通过之前对CEO盘项目的研究,我们发现以仁恒为例的CEO盘年均涨幅大致落后周边普通项目4%-7%,翠湖天地和马当小区也比较符合这个规律,可以说是比较符合普遍规律的例子而不是特例。

无论是最近两年的涨幅与全市平均涨幅作对比,翠湖的涨幅输了,连板块内的老破小的10年均涨幅,翠湖也输了。其实我这样说,有些不地道,翠湖的业主要提抗议了,不是翠湖输了,是以翠湖为代表的2000万总价段房子,涨幅跑输了。

 

所以,这就是我为什么说,2000万的房子涨不动的原因。(如果按近10年全国货币新增比例来对照的话,翠湖的涨幅顶多能持平)。看来结论是真涨不动。

那问题来了,为什么高总价的房子,涨幅那么弱?

真正的理由应该是,房价是有顶的!

至少在系统性涨幅不全面开启的情况下,区域内较高房价是有顶的!

 

其实翠湖这种情况,在每个区,每个板块里都有发生,特别是市区板块,一旦这个项目的总价段进入到2000万这个区间之后,涨幅将呈现倒U型发展,几乎无一例外,这个2000万总价段,我这次还是划的很粗的,邱老师最近在研究更为精准的倒U型总价段在那个位置。

这样讲,可能大家的理解还不是最清晰,我再举个栗子,就象我们的身高一样,在婴儿期和儿童期,我们的身高长速是极快的,快到让我们觉得不用多少年,我们都可以长成姚明,但很可惜,一旦步入青春期,我们的身高几乎都是滞长的。因为基因决定了,人的身高是有极限的,要越过极限,除非基因突变,要么就是我们的生存环境发生巨变。

 

我们认为房价和身高的例子是一样的,哪怕两三百万的房子涨得再快,即便给足时日,它始终有个天花板在头上,就是市区传统好地段的房价。而市区传统好地段的房价要想自身有所突破,必须要有象15、16年那样系统性大行情的到来,整体房价的抬升才能助力破顶。

2

 

那投资2000万的房子好处是啥?

涨幅想象空间越大,其实风险就越大

 

传统地段的豪宅是否抗跌性就小

 

看完前面一段,就望文生义的理解为,买就买便宜的,买就买总价低的,投资效率一定会较高。理解过于片面了,万一你买的房子是郭敬明呢!(小四儿的粉丝会不会后台骂死我)。你也得看基因啊,板块有没有潜力、规划能否兑现,上海不是每个规划都落地到位的,失败案例,只不过没人提及而已。发展僵掉的板块不是没有,你们自己好好想想,我这里不做得罪人的事儿,你们一细想肯定有啊!对不对!这就是风险,投资收益机会越大,伴随的风险自然就越高。

 

只不过在最近十年里,上海房价的表现始终没有让投资他的人失望过,但不意味着这笔投资是万无一失的,只要是投资,总是有风险,大点小点的区别而已。

通过数据,我们可以发现: 

1、翠湖天地二手房价格涨幅在大部分年份都是低于板块平均水平至少5%的;

2、但在2008年、2010年、2012年和今年的前3个月这4个房地产市场冷淡时期,翠湖天地项目都表现出了很强的抗跌能力,涨幅反超板块4%以上。

看一个项目,要看它的全面表现,除了要看它在好年头的爆发力,也要看它在差年头的抗跌性。翠湖这样的品质项目,确实在抗跌这个指标上,要给高分。

正应了巴菲特那句著名的话:潮水退去后,才知道谁在裸泳

再来看它的交易活跃度和流量表现

 

翠湖天地二手房是板块热门,非常畅销,换手率甚至一度达到10%;过去10年间,翠湖一个小区的换手率没有一年是落后板块平均换手率的,其中7年的换手率超过板块平均换手率,4年换手率是板块平均换手率的一倍;

有人说,总价太贵,没人买!

什么叫没人买,翠湖的换手率是整个淮海路板块较高的。普通住宅小区5%已经算很不错的了,你可以看看所谓的宇宙中心大虹桥的几个明星楼盘,万科时一区、富力虹桥十号,没错,他们一交房就涨了一倍,但你看看它们的年换手率才多少,2%都没有。

翠湖那么高的换手率至少证明了,它的价格是通过了大量的真实交易得以被市场接纳了。

3

 

富人为什么不降格配置资产,这样投资效率是否更高?

在房票有限的情况下,如果有大笔资金预算进行房产投资,

是应该购买高总价低涨幅产品还是购买低总价高涨幅产品?

我们假设购房环节全款支付,将格定在目前收益率相对较高的550万的房子。

房产每年的价格涨幅恒定不变,剩余资金则按照银行定存计算利息收入(3年期以上年利率2.75%),并且我们可以调整投资年限、项目收益率等等各项参数来进行分析。

投资年限为5年时,低总价产品(550W情况下),需要对应32%的年均涨幅

 

投资年限为10年时,低总价产品(550W情况下),需要对应27%的年均涨幅 

结果很明显,

5年内用一套550万的房子特别收益要赶上2000万的房子特别收益,

这套房子的年均收益率要达到32%,5年4倍的价格涨幅,

当下或是未来的上海楼市不可能做到。

 

如果购买550W总价产品希望在10年内就超越购买翠湖天地的收益,那么对应需要购买到年均涨幅至少达到27%的项目,

换言之,就是一个10年后价格接近当前11倍的项目,

这种项目从全市范围来看都是极其稀少的。

对于大资金来说,资金利用率的重要性远高于项目之间年均一个点两个点涨幅的差距,

低总价、高涨幅项目的特别收益最终会追上高总价、低涨幅项目,只停留在理论上有可能

但是从现实存在的案例中来看(几乎不可能完成),大资金依然应该追求高总价项目

这就是2000万的涨不动,拥有大资金的富人依然要买,这是他们的正确的配置逻辑,所以在不同资金量情况下的较佳配置逻辑,不可能是一致的。

千万别想着一针顶破天,一招吃遍天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