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点房谈 | "住有所居"量化指标来了,底线标准人均13㎡

搜狐焦点上海 2021-09-17 17:41:2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基于居住空间需求尺度,该报告将中国城镇家庭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为底线标准(13m²)、提升标准(20~30 m²)、舒适标准(30~40 m²)三个层级。

大家好,这里是焦点房谈。

前段时间,国新办举行“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新闻发布会。会上,住建部表示,“十四五”期间,将以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为重点,进一步完善住房保障体系,努力实现全体人民住有所居。

那么,什么是“住有所居”?如何衡量新时期新阶段的“住有所居”推进进程?

9月3日,一份由住建部委托开展的《城镇家庭居民“住有所居”量化指标研究报告》,对"住有所居"给出了具体量化指标。

根据报告,现阶段,“住有所居”的量化指标可分为数量、质量和可支付性三方面,即反映中国城镇家庭居民“有房住”、“住好房”和“住得起”三个层面的不同需求。

在数量、质量方面,该报告称,当城市的住房套型面积基本稳定时,通过人均住房面积可推算户均套数和人均间数。同时,人均住房面积大意味着居住条件好。因此,人均住房面积既是衡量是否“有房住”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是否“住好房”的重要指标。

基于居住空间需求尺度,该报告将中国城镇家庭居民人均住房面积分为底线标准(13m²)、提升标准(20~30 m²)、舒适标准(30~40 m²)三个层级。

对于个人和具体家庭,报告认为,“住有所居”面积标准宜参照底线标准。只要某个人或某个家庭人均住房使用面积高于底线标准,就可以认定个人或家庭住有所居面积达标。如果实际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低于底线标准13㎡,就应纳入住房保障体系。

根据今年4月上海社科院调查中心社会学研究所发布的调查报告,上海常住居民家庭户均居住建筑面积为71.04 m²,人均居住建筑面积为24.16 m²,按照上述标准属于中间提升标准(20~30㎡)。不妨算一算,你家的人均住房面积达到了哪个标准?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