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家房企跨界办起了赛事

上海搜狐焦点 2022-11-04 09:31:59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我们总说,一家房企的气质往往能从他代表性的项目中找到影子,中奥地产就是如此,奥林匹克花园项目主打的“科学运动、健康⽣活”理念,同样也渗透到中奥的企业基因中。

01

今年8月份的时候,国内主流媒体罕见地大篇幅报道了一场原生态的篮球联赛。

这场比赛在贵州黔东南山区的村寨里打响,赛程昼夜衔接,现场观众人山人海,即便比赛持续到午夜,守在网络上观看直播的观众也以十万计。

这场球赛甚至在海外社交媒体上被疯传,有人拿它和全美职业篮球联赛(NBA)做比,戏称它为“村BA”。

和成熟的高规格联赛不同,“村BA”就办在村民的家门口,每个人都可以参与,从竞赛组到气氛组,村民包干到位、办得有模有样。

夺冠的奖品也相当接地气,排名前列名获奖黄牛一头,第二名可以牵走两只羊,第三名则能领导两头小香猪。

据说黔东南每一个村寨都有篮球场,打篮球已经是村民的日常生活,真正的全民体育在这里成长。

就像巴西一样,大量乡村足球俱乐部构成了这个足球王国的骨骼和血脉,将足球文化深深根植在大众内心。

在贵州黔东南,这种既有“专业范”也透着“原生态”的“村BA”,是当地人民历久弥新的文化烙印,它的开花结果不过是个时间问题。

很多时候,体育最需要的,可能不是一两个运动天才,而是真正让运动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

02

贵州“村BA”其实是一个写照,反映了篮球这项运动在国内庞大的群众基础。

当我们还沉浸在乒乓球、排球带来的荣光里,国内一般篮球人口的数据,已经悄然爬升到约1.25亿人,稳居国内所有球类运动排名前列名。

篮球这项运动号称集体球类排名前列运动,本身就带有强社交、跨阶层、强覆盖的多元价值。

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相比足球,篮球较大的好处是场地要求没那么高,随便在村子里和小区门口搭个场子就能开打,对抗性和观赏性都不弱。

篮球对参与者也相当包容,家庭成员里的男女老少都能参与其中,还能围绕篮球改编多种趣味性比赛。

因此,篮球是真正能调动所有人的,最没有门槛的一项运动。从乡村到城市,篮球比赛成了社区运动的一个极具标志意义的符号。

“村BA”的赛事办得如火如荼,理论上比山村条件更好、软硬件都更优越的城市社区,更应该成为培育篮球文化的温床。

这不,“村BA”的呐喊声还没落下,一场席卷全国多个城市的“篮球风暴”又再度点燃。作为高级的重磅赛事,2022“体总杯”全国社区运动会街头篮球系列赛的哨声,近期已经在全国各处吹响。

这些场街头篮球赛中,就很好体现了篮球运动的广泛性和趣味性,以及在国内强大的群众基础。

场地要求小,除了专业的篮球场馆,社区运动场、小区架空层、商场的中庭,只要稍加改造就能成为球赛的主赛场。

参与的人群也相当广泛,下到活泼的少年,上到60以下的老人,只要没有基础病都能上场,甚至老当益壮的老人和年轻人,也能“打成一片”。

而且玩儿法也相当多变,可以是3V3的斗牛赛,也可以是三男一女的“3+1”对抗赛,还有专属的青少年的比赛,真正意义上做到了“全民参与”。

和“村BA”的自发组织的原生态不同,这场赛事的组织和落地背后,有“国家队”的影子。比如在上海,一家名为中体空间的公司为方便沪上球迷们观赛,在场地规划、场馆运营、体育服务等方面做了全流程支撑。

中体空间·上海隶属于中体产业集团,这是国家体育总局控股的唯⼀一家上市公司,称得上是国家队中的“国家队”。

小到日常街边的体彩,大到冬奥会的保障,多数大型体育赛事的背后,都有中体产业的身影。

如果体育资源是一种稀缺矿藏,你可以将中体产业理解为体育界的“两桶油”。

我们大家最熟悉的一项“全民赛事”——北京马拉松和上海马拉松,就是由中体空间运营。而社区篮球这项赛事新星,则被中体寄予厚望,期待其成为继北马和上马之后,在全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赛事。

对于一个“体育空间”的运营者来说,“体育”是内容,“空间”是抓手,在社区篮球赛事运营过程中,中体除了与各体育部门合作,还有位合作多年的老朋友,为中体承办了江西省和江苏省的一系列群众篮球赛事。

这位老朋友是中奥地产,两个“中字头”的企业已经有16年的友情。

03

2006年的时候,奥运东风在全国劲吹,中奥和中体合作的排名前列个产品也在此时诞生。

这个名为江西奥林匹克花园的项目总占地647亩,社区里不仅有一座5000平方米的奥林匹克体育中心、9000平方米的奥林匹克运动公园,还有4个奥运文化广场。

在当时,这个项目在全国首创了体育运动体验式教育社区。在项目营销阶段,南昌人听到最多的一句广告就是:

运动就在家门口。

我们总说,一家房企的气质往往能从他代表性的项目中找到影子,中奥地产就是如此,奥林匹克花园项目主打的“科学运动、健康⽣活”理念,同样也渗透到中奥的企业基因中。

所以你能看到,中奥地产总部连食堂都叫“冠军食堂”,请来持有资深运动营养师等级证书的厨师,打造出可以出品中国国家队标准营养餐的冠军食堂。

妥妥地“运动员怎么吃,中奥员工就怎么吃”。

而最能体现“科学运动、健康⽣活”理念的,还是中奥与中体这“双中字头背书”一次次产品磨合中,不断迭代的产品逻辑。

对于填上运动设施配套这块拼图,很多项目的理解是偏向碎片化的,可能是一个泳池、一条夜光跑道、或是一个健身房。

有这些锦上添花,没有这些也无伤大雅,作为一项配套,它是不会成为解题的思路存在的。

但中奥既然成功打造过“家门口的运动场”,显然相信将运动场景融入到项目中,是一条可以因循的路径。

因此在中奥运动社区2.0时代,中奥开始转眼软件运营服务,将专业体育场所运营机构引入,打造专业赛事,实现了“家门口运动场”软硬件的共同升级。

在3.0时代,中奥与中体又合理推出了“健康运动计划”,用中奥冠军餐厅、健康中心 、潮引力乐园等,来解决不懂年龄段、不同需求客户的“运动健康”问题。

因此,在中奥运动社区4.0时代将各类运动资源互相打通,打造出全能运动社区,为客户建立起全方位,全龄段,全周期的健康档案的时候,也就可以理解,这是运动社区产品迭代的必然选择。

一边是拥有优质运动资源和运营经验的中体产业,一边是拥有27年地产开发经验、洞悉居住需求的中奥地产,他们的合作不仅是一场伟大的人居产品试验,也实现了两种资源的跨界整合。

你可以在中奥运动社区看到24小时全天候的健身房,不受天气影响随时开始运动;赛事级别的夜光冠军跑道、地下空间篮球场、儿童攀爬墙,让你不受场地约束,处处都是运动场;以及能满足0-100岁运动与社交需求的各类空间配置。

如果你单纯的认为中奥的运动社区只是提供了丰富多元化的运动场景,让运动这件事有可能发生,那还不是事情的全貌。

04

前段时间有媒体在北京调研,发现我们熟悉的社区健身器材其实对青少年并不友好。除了保养维护不及时造成的缺损,绝大部分设施按照成年人身高设置,不适合小孩锻炼。

一些器材青少年够不着、抓不住容易摔倒、磕碰。很多器材是锻炼肌肉力量的,孩子推不动可能拉伤。

这个调研其实反映了一个尴尬的现实:公共服务提供的全民健身器材,只能做到基础保障,不可能做到需求的针对性。

而中奥运动社区打算解决的,就是用一套详细的规范和标准,来理顺运动生活的方方面面,告诉你事情该怎么做,做到何种程度,为什么这样做更好。

中奥运动社区设计团队走访了国内多个核心城市和大量的专业认证机构,以国标为参考依据,梳理了整整7大板块的建设规范要求细则。

不仅最基本的场地设施、体育器材等硬件对应不同年龄不同群体有严格的标准,而且运动社区还负责提供活动服务、体育组织、体育管理等软件服务。

提供这些服务的社区工作人员中,不乏体育运动领域的专业人士和教练,就连社区内的运动培训员都会聘请国家体育队退役运动员来出任。运动社区还特邀世界体育名将担任名誉顾问,以更专业的⻆度,制定中国运动社区的更⾼标准。

运动社区的服务半径还会延伸出项目,将周边更大范围生活圈囊括进去,成为一个区域的资源配置,真正服务于全民运动这个理念。

这项业务,未来或许也会成为中奥地产的另一个业绩增长极。

05

过去学者在谈论日本时曾经有一个说法,工业化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曾经是日本经济腾飞的缩影,但也为很多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压力。

日本政府非常关注户外运动设施的建设和发展,并寻找途径和方法用来缓解人们的压力,给他们以休闲、放松的运动环境。

而对一些日本家庭来说,到健身房办卡消费是一件奢侈的行为,因为日本体育设施遍布全国各地,有大量廉价甚至免费的公共运动设施,甚至包括高尔夫这类属于富豪的运动。

与日本走过的现代化路径相似,运动也成为了当下国内大众的一种生活方式,越来越多的人希望通过运动获得生理和心理上的提升。

尤其是疫情以来,运动更成为了诸多限制条件下,全民追求精神健康和加强社交的刚需。

中奥正在实践的,就是将运动与⼈的关系,从过去生硬的布置场地设施,转变为通过居住环境的打造,以及软性服务的升级,真正让运动的生活理念,融⼊生活的日常,最终形成⼀个以运动为核心的社区生活闭环。

长久以来,地产行业产品竞争的逻辑一直以“营造美好生活”为核心要义,但在“究竟什么是美好生活”这个问题上,很多答案还是显得太过抽象了。

中奥在回答这个问题的时候,以自己最熟悉的“运动基因”为切口,并由此发散为一套细致可行的体系。

但只有这些还远远不够,硬件设施靠材料的堆积能够达到,但运动社区还有更有意义的软性部分。

中奥与中体合作的各种各类软性赛事,就承载了中奥这家企业,期望能发动更广泛的群众参与运动,构筑全民运动文化的职责和愿景。

这个答案,具有很强的参考意义。

来源:地产大爆炸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