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房客的丧钟!(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讲真,昨天文章发出去就后悔了,标题党的痕迹太明显....
一来明知道这“丧钟”虽然敲响了,但只怕还需要一些时日才能振聋发聩;二来是眼看着银行既做裁判又是运动员,新政只见落雷,却未闻有恶鬼被劈的皮焦骨裂,真正是恨铁不成钢。
房姐作为地产从业者,深知房地产市场无论大涨亦或是大跌,最终受影响的绝不仅是行业自身。
往小了说,接连推出的各项新政或多或少也误伤了部分刚需和改善客群。
往大了说?看看日本“失落的二十年”吧。
少有的欣慰,是政府和主管部门的一鼓作气,未见丝毫松懈。
3月24日,楼市已横盘两年之久的南昌,印发的《促进全市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中,提到要“推进大南昌都市圈居民购房同权进程”!
南昌2019年常住人口560万人,户籍人口536万,而南昌都市圈则有1800多万人。目前,南昌执行2年社保/个税限购政策。一旦购房同权这相当于1200多万人获得了南昌购房资格。
25日,上级部门排名前列时间给出回应:立即纠正,消除负面影响,确保市场稳定。
住建部要求江西省和南昌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同时将南昌市列入房地产市场监测重点城市名单,并即日派出督导组赴南昌现场督导。
反应之迅速,措辞之严厉前所未见!
为什么各地政府一直明里暗里和中央的“三稳”做对抗?土地财政决定了他们屁股指挥脑袋。如何杜绝?或许只有房地产税的出台可以较大程度解决这个问题。
根据《央行较新调查报告》,我国城镇居民家庭七成财富都是房产,住房拥有率为96.0%,有一套住房的家庭占比为58.4%,有两套住房的占比为31.0%,有三套及以上住房的占比为10.5%,户均拥有住房1.5套。
图片来源于网络
退一步讲,假设一套房的刚需家庭可以免征,那么房地产税覆盖的家庭比例也高达41.5%。作为持有环节的房地产税,只要有房就要长期缴税。即使每年税率1~3个点,累计下来也不是一笔小成本,这就与个税、契税、增值税这种交易时才会产生的一次性税费,形成悬殊对比。
2018年“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立法规划”中,“条件比较成熟、任期内拟提请审议的法律草案”的排名前列类项目第48条,赫然列明《房地产税法》 。
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的任期是2018年~2023年。不出意外,2023年我们至少可以看到房地产税法的相关草案。
如果地方政府可以彻底摆脱土地财政,只要调控不松懈,地价、房价相对失去了上升的源动力,基本是稳了。
但“三稳”中最后叫“预期”的这个东西,太玄乎!谁也不能在民众的脑袋上开个洞,把房子不再会大涨特涨这件事刻在里面。也别太寄望于房地产税出台后会直接对房价有较大影响,上海、重庆作为试点,房产税已执行了不少年数,效果如何相信大家也都看到了。
房地产税孤掌难鸣,所以楼市调控长效机制的最后闭合的那一环已在推进中。
通过建设和改建保障性租赁住房,坚持小户型、低租金,尽较大努力帮助新市民、青年人——特别是从事基本公共服务的人员——等群体缓解住房困难。
眼熟吧?对,新加坡模式!由政府承担“居者有其屋”的义务,通过低价转让国有土地、大规模兴建公共住房,以保障民众的住房需求。这使得新加坡的组屋占比高达80%,私人住宅为20%。正是这一系列的保障措施,让新加坡的房价收入比始终维持在5-6的合理水平。
当然,基于人口基数的较大差别,尤其在没有真正实现“租购同权”之前,保障性租赁住房还需较长时间的不断推行及完善,才能对于房价起到抑制作用。
如果有一天,可以真正意义上地实现“居者有其屋”,市场预期被降到一个更为合理的期间时,猜猜炒房客的房子还能去卖给谁?
留给炒房客的时间真的不多了。
庸者谋利,能者谋局。
- END -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