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限售”加码,未来买房将越来越容易!!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该言论下面的评论清一色的表明:不买房不行,得结婚,孩子得上学,哪一项都是绕不开的坎。
确实,对于当代年轻人而言,诗和远方才是奢侈品,毕竟应付房子这一个难题就要花全部的力气了。
在买房难易度排行上,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的难度可所谓是名列前茅。
据相关数据显示,从上半年50个典型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排名来看:
排在前五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36.1)、三亚(30)、北京(24.9)、上海(24.6)和厦门(22)。
在这么大的压力之下,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只留下了很多年轻人的眼泪和汗水,但最终也没有留下他们的人。
前几年一线房价上浮的比较厉害时,也是大部分北上广年轻人逃离人数最多的时候。
毕竟按照几个城市的平均薪资来看,一年就算再节省也很难攒足一平米的钱。
01
买房变容易?
在曾经房子上升的年代,一线的房价基数高,需求量大,永远站在房价起伏的最前沿,就算有出手“制止”也没有太明显的市场表现。
以至于这些年大家乐此不疲的调侃“逃离北上广”,对于在一线买房,是无人敢奢望会变得容易的。
但小笙想说的是这两年调控的成果正在慢慢显现!
为什么这么说呢?
根据前几天发布的《全国50城房价收入比研究》报告显示:
2019年上半年房价收入比增速排在末五位的城市分别是厦门、上海、三亚、福州和北京,增速分别为-12%、-10.3%、-10.1%、-9.5%和-7%。
在最后5位中,北京、上海赫然在列,除此之外,深圳也以-4.4%排名倒数11位。
虽然收入比的数据依然很有压力,但北上深三个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均呈负增长,这其实是很少见的现象。
从一定程度上表明,这些年的楼市政策已逐渐显现出效力。
02
成果初显
楼市动荡期,我们都熟知“等一等全款变首付”。
因此大部分购房者不敢等,也不愿意等,只要能上车砸锅卖铁都赶紧买。
市场因素再加上购房者心理因素一同推高了曾经的楼市。
但涨上去的预期随即显现出很多弊端,最为常见的就是,房价涨上去了,但产业升级没跟上,人口也没跟上,而悲催的收入也没跟上。
以前两年火热的新一线为例,房价预期提前透支,随后城市发展却反而受到高房价的多方掣肘。
要想缓解这种现状,无疑需要一个稳定的沉淀期,等其他各方面逐渐完善,等民众收入跟上来,毕竟一座城市不能除了房价一无是处。
而这方面占据先机的非一线莫属。
在楼市高歌猛进时,也是一线房价被骂得最狠,盯得最紧的时候。
因此随后的各类调控政策一线也是最严的。
随着这两年楼市调控加码,一线城市的各类楼市调控更为全面,限人、限地、限钱、限投机,房地产行业已经进入全线限制性发展周期。
因此其调控的成果更容易凸显。
再加上一线城市人口众多,需求也多,产业基础丰厚,因此消化楼市起伏带来的种种负面问题也用时相对短一些。
当然,如今一线城市的楼市不断向好的方面发展,其他城市也不会落下,只是不同城市的玩儿法不同而已,毕竟北上深的调控已经初见成效,还有些城市有待改善。
03
限售也会蔓延
想必最近很多网友也发现了,各地又开始发布了限售政策。
昨夜,苏州出台楼市调控新政,对土地出让,新建商品住房、二手住房实施限制转让措施以及社保年限等方面进行了新的规定。
新政规定:
苏州市区范围内新取得预(销)售许可的商品住房项目(含已经取得预售许可尚未开始网签的项目),购房人自取得不动产权证之日起满3年后方可转让;
二手住房通过市场交易购房人新取得不动产权证满5年后方可转让。
我们会发现近期各城市无论是限制出售两年或者五年,或者提高交易契税,都是在减缓房产交易流通率。
而在此之前,前几轮调控政策的调控发力点大部分都放在了限购环节而非现在的限售。
为何会有此种变化呢?
以前的调控政策之所以被调侃,就是因为一调就死,一放就松,因为购买门槛太低,所以大量购买极其容易引发房价上升,而后期一有风吹草动又会集体卖出造成暴跌,比如环京楼市就是最典型的案例。
而如今的限售加码,在一定程度上是为了配合了之前的户籍新政,毕竟在户籍端放宽的状态下,很多城市被说成了变相松绑。
那要继续遏制投机炒房,维持稳房价、稳地价、稳预期的较好方法依旧是限售。
所以小笙预计,未来越来越多城市的调控都会把重点放在限售上。
04
等待收入
如果说去年年底,不少人对调控政策的严厉程度还存有迷惑,那现在几乎所有人都已意识到,市场调控短期内不会放松。
以前我们总觉得自己的收入增幅可能永远都赶不上房价增幅。
但如今“稳”楼市大背景下,反而有了一丝希望。
过去房价上行期,收入增长要追赶房价上浮是很困难,但在越来越多城市的楼市“稳”住后,房价波动不大的情况下,收入跟上来,买房就会变得相对容易一些。
免责声明:
1.本图文转载自:诸葛找房
2.凡注明转载来源的图文信息,均为其他媒体或平台的作品,均为转载,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平台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本平台不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3.如有侵权,请及时告知删除。或者联系搜狐焦点上海站版权部:021-23081573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