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 开弓没有回头箭 | 2021

楼市小房书 2021-01-11 10:26:48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如果每个人的吐槽是一粒钢珠,2020年怕是要被打成一面筛子! 年初,我们预设了最差的结果,然后怀抱着希望奋力前行。 却得到一个惊喜! 无论是疫情,经济,还是楼市! 事实上,早在2020年1月31日的文章《疫情进入新阶段,售楼处迎来“关门潮”,我们能做什么?!》中,房姐团队就已经在行业一片悲鸣的背景音

如果每个人的吐槽是一粒钢珠,2020年怕是要被打成一面筛子!

年初,我们预设了最差的结果,然后怀抱着希望奋力前行。

却得到一个惊喜!

无论是疫情,经济,还是楼市!

事实上,早在2020年1月31日的文章《疫情进入新阶段,售楼处迎来“关门潮”,我们能做什么?!》中,房姐团队就已经在行业一片悲鸣的背景音中预料到了全年楼市的低开高走。

新的一年开启,又是承启之时。

房姐团队围炉夜话三晚,分别为大家奉上了摇号篇、土拍篇、楼市篇,这篇就再立个Flag,展望一下2021年。

政策与市场的连贯性让我们不得不先回个头。

7月24日,高层组织房地产座谈会,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参会,优、差生济济一堂,是在吹风。

7月30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再度重申内循环和房住不炒。

8月20日,央行联合住建部召集房地产公司面谈,“三道红线”迎面而来,从金融端要求房企降杠杆,收紧融资环境,防止资金从供给端流入房地产。

经济数据企稳回升,给了相关部门更大信心!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紧箍咒接二连三。

12月18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关于房地产的笔墨,是近三年来,着墨最重的一次。除了“房住不炒”,关系到民生的保障房、租住同权,甚至长租房等等全都摆上桌面。

“新加坡模式”和长沙,上了光荣榜!

之前经济当头的政策调控,从单纯限价、限购等只控房价的举措,开始彻底转向关注民生,这才是2020最值得无论业内、外所有人铭记的!

12月21日,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中国住房发展报告(2020-2021)》:预计2021全年商品住房价格同比增幅可能会下降,同比增幅维持在5%左右。

中国社会科学网截图

“金融属性将被剥离”房姐已喊了大半年,未来的房价不再是一定跑赢通胀的保险箱。

捆绑在房子上的还有什么?户籍和教育?

生育率逐年下降和愈发严重的老龄化,将进一步刺激各个城市间的“抢人大战”白热化,甚至到上海都已经在放松落户条件。

“公民同招”虽然让学区房又大热了一轮,但随着未来优质教育资源慢慢的铺开,一定会降低对房价的影响,君不见嘉定、青浦、松江、奉贤乃至临港等外围行政区新开了多少XX附属、XX实验。

2020年12月31日,《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压哨而来。

继“三条红线”之后,又一条房地产金融红线诞生,只是从开发商变成银行,需求侧到供给侧一起管控。

把房地产金融风险“灰犀牛”关起来的笼子上,最后那根铁条已焊结实!

说了这么多,不少人可能会断定这些都是“利空”楼市。你想多了,数据已经放在那里!正是因为监管逐步的完善,楼市才会更加“健康平稳的发展”。

回到上文那个5%。房住不炒将成为长期国策,红线是划好了,但不同城市之间、城市不同的区域之间,房子上下的浮动才会更加凸显,未来的房子将呈现“梯队化”

上海市区的房子,稀缺性放在那里,未来依然抢手。2400万人口的大上海,即便只有顶部2%的人买得起,依然会有48万虎视眈眈的盯着每年供应量极少的千把套房子。

外环外?几家欢喜几家愁!但开发商的广告大同小异,你自己是否有把握买到“梯队”里最靠上,又最适合你的房子么?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