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新城”未来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意象

上海搜狐焦点 2021-02-19 14:11:5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作为上海“十四五”重大战略任务,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将如何规划建设?

作为上海“十四五”重大战略任务,嘉定、青浦、松江、奉贤、南汇“五个新城”将如何规划建设?

“十四五”期间,五个新城将聚焦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综合交通等三方面集中发力、全面赋能,在主城区外围打造上海都市圈排名前列圈层,从长三角城市网络中脱颖而出。

“五个新城”要打造一城一名园、一城一枢纽、一城一意象。面向“十四五”推进新一轮的新城规划建设,聚焦“独立的综合性节点城市定位”,建设成为引领高品质生活的未来之城,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推进人民城市建设的创新实践区、城市数字化转型的示范区和上海服务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撑点。

跳出“中心城+郊区”二元空间模式

“五个新城”并非新概念。《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曾选取了位于重要区域廊道上、发展基础较好的嘉定、松江、青浦、奉贤、南汇等5个新城,要求建设成为长三角城市群中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虽然已经历十余年发展,但上海新城建设在“十四五”期间有了新的目标定位。上海市规划资源局副局长许健表示,与原来的卫星城和单纯郊区新城的定位不同,“五个新城”不是简单承接中心城人口和功能疏解,而是按照集聚百万人口规模、形成独立综合功能的要求,打造“长三角城市网络中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立足于长三角视野,上海主城区已经扮演着类似伦敦、纽约在各自城市群和都市圈中的角色,发挥着引领长三角高级城市群和上海大都市圈发展的核心城市作用。相应的,“五个新城”也必须跳出上海市域“中心城+郊区”的二元空间模式,和长三角城市群其余40多个城市一样,建成现代化的大城市和长三角的增长极。

要承接相应的功能定位,“五个新城”城市产业能级要大幅提升。如,高起点布局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高浓度集聚各类创新要素,实现新增一批千亿级产业集群,新城中心初步具备上海城市副中心的功能能级,新城成为上海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增长极、“五型经济”的重要承载区和产城融合发展的示范标杆。

公共服务品质需要显著提高。拥有一批服务新城、辐射区域、特色明显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高能级设施和优质资源,形成保障有力的多样化住房供应体系,基本实现普惠性公共服务优质均衡布局,15 分钟社区生活圈功能更加完备。

交通枢纽地位需要初步确立。形成支撑“30、45、60”出行目标的综合交通体系基本框架,即30分钟实现内部通勤及联系周边中心镇,45分钟到达近沪城市、中心城和相邻新城,60分钟衔接国际级枢纽。

人居环境品质需要不断优化。形成优于中心城的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骨干河道两侧和主要湖泊周边基本实现公共空间贯通,率先确立绿色低碳、数字智慧、安全韧性的空间治理新模式,新城精细化管理水平和现代化治理能力全面提升。

聚焦完善产业、交通和公共服务

“十四五”期间,新城如何发力?落实“独立的综合节点城市定位”,“五个新城”着重以问题为导向,聚焦完善产业、综合交通和公共服务等方面。

相关分析指出,经过多年发展,各新城均已形成良好的城市功能和产业基础,已具备一定能级,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尤其是作为区域综合性节点城市的独立性仍未显现。如,对外交通联系上,缺少独立的对外交通枢纽和高频次的对外交通联系;产业功能导入上,产业辐射性不强、头部企业不多;公共服务能级上,各类高等级、专业性公共服务设施仍有欠缺,面向区域的综合服务能力和同城化辐射带动作用仍有待提升。

赋能产业发展,打造全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挖掘资源禀赋,谋划新城较具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特色功能。如,坚持聚焦产业链价值链关键环节,打造先进制造业标杆。以特色品牌园区为关键抓手,积极推进“一城一名园”建设。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强化服务辐射功能。顺应新技术革命,培育未来产业。

赋能公共服务,吸引各类人才在新城汇聚和创业。如,按照一流标准,集聚高品质公共服务资源。继续建设一批类似嘉定保利大剧院、奉贤九棵树艺术中心这样代表上海、辐射长三角的高能级公共服务设施,暂时无法实施的,也要预留足空间。引入一批特色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品牌资源。按照优于中心城的建设标准和品质要求,推进普惠性基本公共服务全覆盖。完善多样化住房供应体系。加大新城住宅用地供应,提供国际社区、人才公寓等多样化、高品质、可负担的住宅类型,轨道交通站点周边600米范围内新增住房中以租赁房为主。

坐落于奉贤区的全国首座森林剧院九棵树(上海)未来艺术中心,这是300座的半开放式主题剧场。  孟雨涵摄 资料图

上海保利大剧院。  张海峰摄 资料图

赋能综合交通,形成链接辐射长三角的战略支点。打造“一城一枢纽”,确立新城区域交通枢纽地位。优先建设实施与周边城市的快速交通通道,提升外向度和联通性。聚焦内部交通系统,提升功能和服务品质。构建以轨道交通(局域线)为主的新城内部公共交通体系,并提前谋划做好空间预控。优化新城内部路网结构,加大主次干路规划实施力度,完善静态交通系统。

超出中心城建设标准和水平

“五个新城”将突出空间品质,按照超出中心城建设的标准和水平,将新城建设成为对标较高标准、展现较新理念的示范和样板。许健表示,将以“迈向最现代的未来之城”作为目标愿景,围绕“较具活力”“最便利”“最生态”和“较具特色”四项空间品质的基本要求,突出四个方面空间策略。

强化汇聚共享,以高能级功能聚集融合、人性化活力街区、复合高效的空间利用来吸引和支撑人口集聚,使更多的优秀人才将新城作为入沪就业、生活的优选地。如,打造功能聚核的繁荣都市;推进形成功能融合、空间复合的产城格局;塑造人性化高品质空间,打造活力街区;整体性综合利用地下空间,建设立体城市。

突出高效智能,注重智慧科技在城市交通、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等领域的深度融合、迭代演进,加强规划空间应对,建设更高效智能的新城。如,强化对外快捷、对内便利,营造更方便优质的出行体验;做优街坊公共服务功能,打造未来社区;系统推进实施新基建,加快数字化转型。

坚持低碳韧性,把绿色低碳和安全韧性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从被动应对灾害转向安全健康可持续发展,率先打造韧性城市、低碳城市建设的示范区。如,构建优于中心城的蓝绿交织、开放贯通的“大生态”格局;构建安全韧性、弹性适应的空间新模式;构建绿色低碳发展的新样板。

塑造个性魅力,尊重新城的自然山水格局,挖掘历史文化内涵,聚焦门户、地标、轴线等关键空间要素,通过城市设计、强化空间特色,形成“一城一意象”的城市名片。如,塑造尺度宜人、疏密有致的整体空间格局,避免走中心城空间“过高过密”的老路,合理控制新城基准高度,构建整体舒缓的空间基底;突出历史保护,彰显文化特色,形成“嘉定教化城、青浦江南风、松江上海根、奉贤贤者地、南汇海湖韵”等系列的新城名片。

相关配套文件正在送审

推进新城规划建设,上海正以“市区联动、以区为主”进行落实,搭建了“1+6+5”体系框架。市规划资源局表示,目前,“1+6+5”已经形成送审稿。

“1”是指“十四五”期间指导新城规划建设的核心文件《关于上海市“十四五”加快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6”是指6个重点领域的专项工作文件,包括支持政策、交通发展、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环境品质和新基建、新城规划建设导则等。“5”是指按照塑造独立功能的综合性节点城市目标,制订各新城的《“十四五”规划建设行动方案》。特别是要围绕产业功能、综合交通、公共服务、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等各重点领域,明确具体任务;聚焦新城中心、老城社区、特色地区等类型,在每个新城内选择近期重点建设地区,实现资源聚焦、滚动开发;围绕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梳理标志性重大项目,形成项目库和建设计划,做好实施推进安排等。

许健表示,要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全面提速,接下来还要打造一支高品质建设和运营的团队,如优化新城功能性开发平台,除市属、区属国有企业外,积极遴选国内外有实力、专业化的开发主体,引入高素质的运营管理团队。聚焦重点地区、重大项目高质量推进新城规划建设,合理谋划建设时序,制定滚动成片开发计划,开发一片、成熟一片、带动一片,有重点、有步骤、分类推进新城建设。尤其要推动各新城聚焦重点地区,践行示范较新开发理念和技术,打造对标较高标准、展现较新理念的示范和样板,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态势,确保新城建设的集聚度和显示度。形成市区推进新城规划建设的合力,如在目前市级部门已形成的支持政策“组合拳”基础上,协同各方为每个新城量身定制个性化的支持政策。

至2025年,“五个新城”基本形成独立的城市功能,在长三角城市网络中初步具备综合性节点城市的地位,“五个新城”常住人口总规模达到360万左右,新城所在区的GDP总量达到1.1万亿元。至2035年,“五个新城”各集聚100万左右常住人口,基本建设成为长三角地区具有辐射带动作用的综合性节点城市。

来源:上海规划资源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