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不止是一张脸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April Thematic[4月专题]
碳中和
Carbon neutral
轰鸣的机器,高耸的烟囱,滚滚的浓烟……曾标志着人类工业文明的黄金岁月,为时代烙下了深刻的印记。工业大发展帮助了人类实现科学技术迅速提升、物质财富快速积累,在这一过程中同样也伴随着大污染。
今天的人类行为无时无刻不在造成全球气候变化。在严峻的气候形势下,“碳中和”是全世界为减缓全球变暖所做出的积极努力之一,涉及到各行各业和每一位公民。
2020年9月22日,中国政府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在全球范围内,许多国家都已承诺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
本月地建师整理一部分具有高价值的相关案例,以供行业学习启发。
零舍
Zero House
建筑是城市化浪潮的重要表现形式,同样也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降低建筑碳排放量,推动绿色低碳领域的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是未来建筑行业需要关注的重中之重。
伴随着我国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近零能耗建筑俨然成为未来建筑领域的大势所趋。
近零能耗建筑(nZEB)是指通过被动式设计较大幅度降低能源需求,通过主动技术较大幅度提高系统效率,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其能耗水平较国家标准降低50%以上的建筑,包含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和零能耗建筑。
零舍是按照国标 “近零能耗建筑技术标准”建成并获得评价标识的国内排名前列座近零能耗建筑。在2020年WAN世界建筑新闻网大奖荣获可持续建筑类别银奖。同时也是北京市科委“绿色智慧乡村技术集成与示范”课题示范项目。
近零能耗评价标识
作为国内首座按国标建成并获得评价标识的近零能耗建筑,零舍在绿色建筑领域有着重要的启迪作用及教育意义,为绿色建筑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实际交流的平台。
通过对零舍的改造,希望可以探索一种低成本的近零能耗农宅的实现方式,保留农宅的传统建筑特色,在农宅内引入新的功能,实现功能转换与乡村复兴。
围墙上用拆除的旧窗做出了LOGO
零舍项目为单层乡居改造项目,原建筑体型系数较大,节能不利。性能化设计是近零能耗建筑设计的基本方法,通过性能优化,一方面在原建筑基础上增设被动式阳光房、楼梯间等过渡联系空间,降低建筑的体型系数,另一方面采取被动房标准的围护结构保温性能来保证建筑的节能效果。
近零能耗路径
零舍从乡村可持续发展的未来出发,探讨了低成本近零能耗、低技术本土建造、多模式装配式体系的乡村近零能耗建筑技术与模式。建筑综合节能率达到80%以上(近零能耗建筑要求建筑综合节能率≥60%)。采用EPC全流程管理模式,天友实现从设计-施工-运营全流程、一体化服务。
附加在建筑南侧的被动式太阳房
夹心保温墙体外观
大面积的天窗和风塔为室内采光与通风提供了充足的补给,创造了冬暖夏凉的人居环境,郁郁葱葱的杨树透过天窗向室内洒下斑驳的倒影,建筑与自然自成画卷。
透空的上人屋顶和楼梯间风塔
零舍采用了可再生能源补给,屋面采用了传统民居双坡形式选择的非晶硅太阳能光伏瓦,不仅能为建筑提供自然转换的电能和热能,减少后期居住使用能耗,同时在太阳的照射下,形成波光粼粼的动态景象。阳光透过彩色薄膜光伏顶落在阳光房的墙面上,彩色的光晕将艺术氛围融入室内空间。
阳光透过彩色薄膜光伏顶落在阳光房的墙面
将自然景观与传统院落进行了有机结合,从花园游走至书屋,氤氲的空气与阳光浸润着每一处角落,身心得到舒展。连接着展示与办公空间,将劳与逸互相通,从而实现了空间使用的较大化利用。
生活之美于自然与艺术之中,将低碳生活方式融入生态景观的塑造。以集成水院将雨水收集转化为菜园的天然灌溉系统。零碳花园则以废弃材料改造置景,辅以植被,真正实现了从建筑到居住的绿色低碳生活模式。
中心的水院,把原民居拆下来的屋面瓦铺到了池底
零碳花园
古朴的红砖与简雅的木质结构碰撞出了老城别具一格的韵味,以艺术融入空间之景,亦是对城市与历史的回溯,将文化的能量以艺术与空间的形式向人们叙述。天友·零舍也将以独特的方式赋予这个村落温暖的守护。
项目类型:近零能耗乡居改造
业主单位:天友设计集团
项目地点:北京·大兴区
项目面积:400平方米
建筑设计:天友设计集团
建筑师:任军、郭润博、邸扬、姜楠
结构师:于学增
设备师:刘冰、韩帅、刘卫
项目策划:天友设计集团、天津大学建筑学院
项目管理:张宝军、陆晓涛、郝林冲、肖荣彦
施工单位:北方国兴
施工管理:中建六局
摄影师:贺之涵、任军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