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老厂房变身高科技产业园,龙湖做了什么?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日,由沪上知名媒体人、行业大咖、专家教授等各界人士组成的“澎湃城市更新巡礼团”走进由原黄二村工业园改造升级而来的龙湖蓝海引擎·淡水河畔科创园,从不同层面探讨这一园区改造项目对城市更新的启发与意义。
01
城市更新已成为城市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那么,什么样的城市更新是好的更新模式?
“澎湃城市更新大会”试图站在更高维度,找出问题的答案。澎湃新闻楼市主编顾炳祥认为,“上海自开埠以来,传承和保留了大量具有历史、地域特点的城市文化遗产。延续城市文脉,并基于此来塑造城市品牌、提升城市软实力是当下城市更新主要面对的时代课题。”
在顾炳祥看来,龙湖蓝海引擎·淡水河畔的成功,根本原因在于项目很好地做到了与文化传承紧密结合,与产业转型紧密结合,为新兴产业提供了孵化空间,构建起能够与历史记忆共存、共生并且具有生命力的场景,对城市优质存量资产的有机更新提供了一套良好模式范本,起到了积极的示范效应。
02
“城市为人而建,所以城市更新关键是要满足人的需求,产业升级则是城市更新的核心驱动力,彼此是相互促进的关系。” 刘明宇教授对城市更新有着深入的研究与思考。
他认为淡水河畔科创园的可借鉴之处在于,杜绝了以往的大拆大建,而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精细化改造升级、完善配套,极大降低了开发成本,确保了项目自身的强大竞争力;通过对园区的精准定位,放大了所在颛桥板块的区域价值,进一步实现了人才聚集。
同时项目主动嵌入周边环境,与交通大学、龙湖闵行天街等诸多优质资源建立紧密联系,始终与环境进行能量交换和相互作用,让园区内的产业更新成为一个不断迭代升级、不断探索的持续性过程,进而促进了城市能级的提升。
03
走近淡水河畔中心广场,三个大油罐赫然入目。作为被特意保留的标志性工业遗迹,油罐是园区的精神堡垒——如果说它们代表着过去,背后的建筑群则意味着“新生”。这种新与旧的交融正是设计师段正励想要传达的理念,“不希望是一个全部推到重来的项目”。
在设计原则上,设计团队尊重、保留原始建筑形态,选用新型建筑材料对外立面和屋顶进行翻新,塑造园区的高科技感;建筑内部增加垂直交通核,优化布局。在秉持工业文脉的同时,引入“开放式园区”以及“研发公园”概念,营造年轻化大社交园区场景,打造园区超级符号“悬浮建筑”,优质实现了建筑痛点改造、历史文脉传承和城市空间重塑。
04
面对几十幢低矮破旧的厂房,龙湖的首要问题是:为这片土地画下怎样的蓝图?因地制宜无疑是一条“难而正确的道路”。
多轮实地考察以及综合论证园区空间特质、板块配套等资源优势后,淡水河畔最终定位为服务于高新技术产业的科创园,围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航空航天、高端装备制造等目标客户,全面推进各项工作。
在硬件层面,淡水湖畔对园区的生产、研发、办公等功能空间进行了不同程度的划分配置,以应对不同规模企业的生产研发要求;
在软件服务层面,园区打造多功能会议室、VIP接待室等企业服务场景,增加食堂、运动场等员工服务场景,并通过龙湖多航道协同联动,让2公里处的龙湖闵行天街、龙湖冠寓天街店成为项目的“外挂配套”。
此外,园区还为入驻企业与政府牵线搭桥,提供各类政策解读,让企业安稳、员工安心。
05
2007年成立至今,岸峰设计深耕装备制造与智能科技领域,先后将德国红点、IF、金点奖、红星奖等数十个国内外奖项纳入囊中。这种追求优质的精神,同样体现在管理层“孟母三迁”式的公司选址上。
高速奔跑的岸峰由最初的产品设计服务机构发展成为专注装备设计与产品化落地的创新咨询机构,亟需寻找更符合当前需求的办公空间。
几经波折,终于找到淡水河畔,并成为排名前列批入驻企业,并一口气签下两栋楼,一栋用来日常运营,另一栋作为生产车间,开始崭新征程。
问及入驻感受,运营负责人傅裕仁笑着说:“一切都是较好的安排。s4就在公司旁边,5号线在步行距离之内,大家上下班都很方便。周边有天街,里面各种配套也很齐全。园区里高新企业非常多,很方便做邻居的生意,加上园区的各种支持,总之就是很满意。”
06
正如公司所租的园区内极具设计感的办公“楼王”一样,宾通智能自带硬核光环。这家以TOP级AI人工智能算法为技术核心的高科技公司,主要创始成员全部来自CMU卡内基梅隆大学机器人实验室。
品牌负责人许娜同样把牵手淡水河畔归为某种“机缘巧合”,当初团队看园区图纸,一眼相中楼王——建筑造型和公司logo BITO中的首字母B高度相似,不得不说缘分之奇妙。
打动他们的,不仅是园区硬件优势,更是交大强大的学术基因、园区服务以及产业生态。 “整个园区不单单是‘物理集聚’,更催生了多元‘化学反应’。很多邻居单位就是产业链上的不同环节,跟我们上下游衔接非常紧密。整条产业链的活跃度对我们降低成本、高效运转非常有帮助,大家也可以在深化交流合作中壮大实力。”许娜如是说。
07
300多张专利证书整齐铺满一面墙,低调展示着企业实力。“这是一部分,还有更多没放上去”。知识产权负责人姬利永语气平和地告诉巡礼团。
如同姬利永身上谦和理性的科研气质,术锐医学科技发轫于交通大学,基因中自带浓郁的学术气息。
由徐凯教授领衔的专业技术团队,依托园区和交大紧密融合的产业平台,将一项项全球前沿的高新科技,实现了从实验室到产业化、市场化的成果转化。
目前,术锐已经拥有完整的手术机器人系统,并已进入临床阶段。
“整个环交大的创业氛围特别好,这里聚集了大量生物医疗企业 。园区为入驻企业打造了一条无边界创新生态链,而且提供全方位支持和服务,我们基本不用操心专业之外的事情,可以把所有精力投入到企业发展中去。”姬利永对术锐的未来充满信心。
曾见证过上海昔日工业基地的辉煌
也在一个时代落幕时黯然离场
在城市更新的大潮中
黄二村工业园终于迎来较好的时光
淡水河畔 焕然新生
将传统和现代融合发展
续写着城市的编年史
越来越多的岸峰
宾通、术锐科技们
怀揣梦想涌入这片热土
预计2022年开始
高素质从业人员将在两千名以上
尽管这里没了当年的机器轰鸣
却已然成为区域能级跃升的巨大引擎
龙湖蓝海引擎
正站在城市更新的新风口
扛起责任担当
助力城市持续向上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