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议专家别建议了”,讨厌专家建议的人为何变多了?

上海搜狐焦点 2022-09-30 10:45:11
用手机看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这种社会观感上的变化值得深思。

过去一段时间,“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话题受到网络热议。在我看来,目下,反感某些专家建议和支持某些专家建议的情形都存在着。无论是十年前还是更早前,也大体如此。作为一个颇为古老的互联网用词,“砖家”一词不是今天才造出来的,而“良心专家”的说法也早已有之。

类似“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声音,以往也有,但某些“专家建议”让人厌烦,这种感觉在今天似乎变得强烈了,讨厌专家建议的人似乎变多了。这种社会观感上的变化值得深思。

其实,网友之所以“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并不是抬杠,更不是无理取闹,而是不少专家的建议真的让人看完血压升高。如果某些专家的建议不实事求是,不发扬科学求真精神,愤懑的网友不免将其划入“伪专家”范畴。假若专家明知道应该怎么说,然而出于为利益站台的考虑,却昧着良心反着说,这也会让网友觉得他们和自己不是一个“战壕”里的,因而产生排斥心理。进一步而言,“建议专家别建议了”的背后,是公众对一些专家产生的信任危机。

专家发言理应爱惜羽毛、审慎发言,让观点立得住,这才是保持和提高权威性的正确路径。但一些见诸媒体或各类平台的专家,发言随意,“信口开河”,使得其权威性有所减弱。在时代的进步、环境的变化中,一些专家在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等方面不仅没有进步,反而落后了;不仅落后了,还可能拖了“冰雪聪明”的网友的后腿。这也是网友质疑专家建议的一个原因。其实,并非所有专家都如此,不少专家有学问、有担当,能给出真知灼见,那种认为专家偏爱建议、喜爱出风头的说法,并不公允。

在“信息爆炸”之前,人们对新知的掌握有限,特别重视甚至依赖于专家的讲授。但在“人人都有麦克风”乃至进入“全民直播”时代之后,普通人也能够声音洪亮,形成具有一定“强势”的声音场。李诞、李雪琴等一众原本名不见经传的人,在脱口秀界玩得风生水起,一些民间短视频号以能说、善说、启迪人生著称,让人见识到“非专家”的魅力,也对“专家建议”提出挑战。

在这种情况下,废话连篇、错漏不断的专家发言,当然不受待见。而术业有专攻的专家断不会如此,有一次我采访一位反腐专家,由于临时定题,“做功课”的时间极短,这位反腐专家电话中听我提问完,就直批“问的是外行话”。而另一位被我“堵”在厕所的专家,在看到我通过邮箱正式发过去的采访提纲后,一下子有了兴趣,从简谈变成了详谈。他们对发言精准程度的重视,由此可见一斑。值得一提的是,他们多数不会超出研究领域发言,这就使得他们的发言具有真正的专业价值。

如果专家都能葆有一份“研究家”的风范,与时俱进,为公义发声,就会有智慧声音、权威声音。公众“建议专家别建议了”,其实也是希望专家好好说话,从事实出发,尊重科学,以自己独有的观点资源,参与社会治理,解决疑难杂症。

来源:上观新闻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