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评|房地产销售和贷款投放已有边际改善,易纲发话强信心
扫描到手机,新闻随时看
扫一扫,用手机看文章
更加方便分享给朋友
“近期,房地产销售和贷款投放已有边际改善。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不断推进,我们相信房地产市场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这是央行行长易纲于11月2日上午在香港金融管理局“国际金融领袖投资峰会”上发表的有关房地产行业的讲话。
关于近期房地产行业的判断,易纲提到:“房地产行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区域特征明显且差异很大,各城市政府在稳定当地房地产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人民银行积极支持房地产行业健康发展,降低了个人住房贷款利率和首付比例,鼓励银行通过‘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建设交付,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
央行行长易纲表示,近期房地产销售和贷款投放已有边际改善,相信市场能保持平稳健康发展。
利好信号频现有利于房地产市场企稳
“近期,房地产销售和贷款投放已有边际改善。”这是易纲行长对于近期房地产市场政策效果的阶段性总结。
从销售情况来看,在利好政策持续落地下,房企在“金九银十”加大推盘力度,从9月、10月的销售情况来看,据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百强房企的销售金额虽然同比仍有下降,但是从环比来看,已经实现连续两月增长。
同时,在央行鼓励银行通过“保交楼”专项借款支持已售住房建设交付的利好政策下,沈阳、哈尔滨、郑州、开封等地已经启动并落实“保交楼”政策,取得了阶段性进展。
例如,郑州强力攻坚“保交楼”专项行动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果,目前,147个已售停工、半停工商品住宅项目实现145个全面、实质性复工,2个未复工的项目预计11月底前可实现复工。另外,郑州住房保障系统积极申请国家专项借款,获得首批70亿元专项借款资金支持,是全国争取到专项借款支持最多的城市,目前70亿元专项借款已经足额拨付至具体项目的政府监管账户。
另外,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开发商资金面继续好转,1-9月份,房地产开发企业到位资金同比下跌24.5%,跌幅相比1-8月收窄0.5个百分点,已经是连续两个月收窄。
对此,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易纲的讲话肯定了近期各地的政策调控放松做法,对于房贷政策和保交楼政策都给予了肯定,其对于购房需求释放和购房权益保障等都有积极的作用。对于房地产市场的发展,短期看销售等数据有边际改善的迹象,中长期看城镇化的因素将会继续支撑房地产发展。”
广东省住房政策研究中心首席研究员李宇嘉认为:“近期,开发商到位资金降幅收窄,六大银行年内将推出6000亿房地产贷款。这意味着,房地产贷款边际改善。这是个好信号,毕竟地产对资金面比较敏感,特别是在当下资金链紧张、市场需求和信心均不足的情况下,资金面好转,将助推资金链改善、信心好转,有利于房地产市场企稳。”
继续推进“保交楼”,支持刚需、改善住房需求
李宇嘉认为,易纲关于房地产的论述,首先是强调了房地产行业的重要性:“房地产行业关联很多上下游行业,意味着对金融、对经济、对稳增长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央行也通过降利率、降首付等支持刚需和合理改善需求,推出专项借款推进保交楼,在稳地产、稳行业、防风险方面全面发力。”
与此同时, 在防范和化解房地产行业风险,促进房地产行业平稳发展中,针对易纲的讲话,李宇嘉点评称:“央行很重要,地方也重要。央行在责任范围内、权限和工具范围内,积极作为、主动作为,但不可忽视的是,作为不动产,地产是区域差异很大的行业,是地方性行业。因此,基于区域差异,各城市政府在稳定当地房地产市场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央行的纾困和稳行业、稳市场,要与地方主体责任、属地责任对接起来,这是未来还要继续推进的工作重点。”
但是,我们也看到,目前,来自房企端的销售压力和资金压力仍然存在,部分民营房企仍然面临融资难的困境。
基于此,进入11月的排名前列天,在央行的指导下,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房地产业协会联合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召集金辉、新希望地产、德信中国、大华集团、仁恒置业、雅居乐等21家民营房企召开座谈会,对中债信用增进投资股份有限公司支持民营房企发债融资工作给予肯定,并指出“加大对民营房企债券融资的支持力度”。
对此,中指研究院企业事业部研究负责人刘水建议称:“当前,民营房企债务违约仍有扩大趋势,需要有力、有效、系统性的措施,还需要在需求端、供给端、金融端同时发力,防范化解房企风险。其一,在需求端,支持刚需和改善性需求释放,特别是重点城市具有示范和带动效应,在限购、限贷方面进一步调整放松,促进销售回暖。销售回款增加,能够增加企业的经营现金流。其二,在供给端,对部分民营房企进行混改及增信,提高信用水平,从而增强融资能力。目前金融机构对房地产行业预期很弱,部分民营房企依靠自身能力,很难有效融资。其三,在金融端,在贷款发放、发债等方面制定详细措施,定向支持民营房企融资,修复金融机构对行业的信心。”
新京报记者 徐倩
编辑 杨娟娟 校对 刘军
来源:新京报
声明:本文由入驻焦点开放平台的作者撰写,除焦点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焦点立场。